OK语录网

光荣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18

光荣读后感八篇。

也许很多人都读过作品这本好书吧。 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概括自己的阅读收获,我们根据您的需求精心编写了这份详尽实用的“光荣读后感”,向您推荐本页并希望您在浏览器中收藏此页面!

光荣读后感 篇1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一)

初次听到《光荣与梦想》这本书,是在罗振宇的节目”罗辑思维”中听到的。拿罗振宇的话说,这本书就是他们的镇店之宝。最近闲来无事,看了这本书,颇感有趣。这次调了其中几个片段,来谈一下我的收获。

众所周知,在战争期间物资供应紧张,所以美国人在这段时间里也实行了配给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让我来看一下吧。人们在实行配给制的过程中对糖、黄油、肉、香烟这些东西短缺尚可以忍受,毕竟战场上的部队和大量的人民需要这些东西。但是假发、割草机、纸张、尿杯、龙虾叉这些东西短缺却是大惑不解,这难道也是前线需要的战略物资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的人民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大惑不解,以为其中可能是存在大量内部交易、腐败等行为。好来才知道真实的原因——原来是平时生产这些小东西的工厂多数情况下都在为战争机器服务,所以战时不会生产像游船、龙虾叉一类的东西。这里插一句,从这个细微之处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时美国国力的雄厚、科技的发达。一些平时生产边角料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竟可以满足军队苛刻的要求这是多么的令人不可思议。从这也可看出美国民间技术力量储备的雄厚。不知那些动辄就说中国赶超美国的人怎么看这个现象?不要忘了这还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个国家的国力无时无刻不在细微之处中体现。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来说,宏大叙事已经够多的了,我们也需要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儿来展示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那些小东西的库存呢?库存也应该会被清理的啊。其实这里真正的原因则是全国性的大动员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例如当时全美91%的人口,也就是亿,都需要发放”糖配给证”,不能指望发放过程中不出任何的纰漏,错误是难免会发生的。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洛杉矶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当地记者菲尔顿立刻赶到案发现场,确定受害者已经死亡,他就立刻前往受害者的住处。不过,他可不是为了去查找真相的。他一到地方,气喘吁吁地问房东:”能不能把死者的房间租给我?”房东摇摇头说:”我已经租给刚才过来的警察了。”由此可见当时的物资调配有多混乱。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计划经济是多么的不靠谱。一个系统越复杂,越不能依靠简单的计划行事。所以中国目前进行的经济市场化改革是绝对不会倒退的,市场化是一条必然的道路。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二)

史学的回归

关于历史,我们能说的实在是太多了。就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历史?就足够写无数本皇皇巨著,发表无数篇大小论文。即便如此,这个问题至今还是很难说有任何的定论。就我本人而言,对历史的喜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可惜的是,我没有接受过历史学的专业训练,在历史理论方面几乎就是一片空白。最近一两年里,通过读书,我从钱穆、黄仁宇、余英时还有赫伯特·巴特菲尔德等人的著作中了解到这方面的一些只言片语。因此,对于这篇读书笔记,心里一直都忐忑不安、不敢下笔。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读《光荣与梦想》时的一些想法渐渐开始淡忘了、模糊了。心里终于着急起来,不管是思想还是谬论,还是赶紧写下来吧,反正也不拿去发表。

对于《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套用一句俗话,可谓”如雷贯耳、闻名已久”了。我看书一向比较挑剔(主要是怕浪费时间),往往只读那些评价普遍很高、或已得到时间证明的书。读之前也一直担心《光荣与梦想》会不会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直到自己辗转买到这本厚达1000页的大部头,开始认认真真读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本多么出色、多么精彩的历史著作。作者威廉·曼切斯特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广博的涉历,通过引证各种原始材料――谈话、评论、报道、甚至流言蜚语等等,展示了从1932年至1972年这40年期间美国社会各阶层、各方面演变的历史长卷。

《光荣与梦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乏味的流水帐、也不是片面的褒贬、更不是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说教。《光荣与梦想》尽管拥有一个冠冕堂皇的书名,但是它的内容却大都关乎芸芸众生的普通生活。尽管政治和政治人物不可避免地成为无数史书的主要部分,但是我始终认为社会本身才是本书关注的焦点。《光荣与梦想》通过对这40年间美国社会起起落落的描述,包括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相当忠实地把一个”原生态”的美国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所处教育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我们或被动或主动地读过很多批判美国和资本主义的书和文章。这些书大都叙述简单粗暴、结论武断、批判色彩过于明显,等我们慢慢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真象”后,立即就会对这种教育和书籍产生极大的反感。我自己就发誓再也不读这种书,坚决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垃圾上面。现在想来,我们的历史教育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在时间面前,没有任何金科玉律是可以保证万世不变的。与其用那些预设目的的片面材料,还不如读读这本美国人的现身说法,效果反而会更好。《光荣与梦想》主要讲的也是美国的失败和问题,而不是美国的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优越,这也是符合美国记者的一贯风格。

《光荣与梦想》依靠大量原始历史资料、通过平实的叙述来讲述某个特定时代的美国及其社会。通过读这本书,我想我们对美国及美国人的看法将更趋于理性和平实。我们至少可以感觉到:美国既不是天堂更不是地狱,美国其实跟我们自己国家一样,有丑陋的一面,也有可爱的一面;美国人不是天使更不是魔鬼,他们中有坏人也有好人,大部分人和我们一样,为了能够生活得更好而努力拼搏。我们从许多研究型的书籍里也能够读到对美国及其民族性格的剖析和归纳。那些抽象的概括虽然不能说错,但也很难百分之一百正确,介乎一种”似是而非”的层面。读过本书,我们可以以一种平视的角度,从我们自身的生活和情感出发,来看待美国和美国人。

当然,《光荣与梦想》也不可能穷尽那段时期美国的所有事情,以及美国社会的每个角落。所谓的全面,在书写历史时永远都是相对而言的,特别是一部国家史和社会史,它往往只能选取期间典型的,能够从中看出历史演变、社会变迁脉络或趋势的那些事件。同样,所谓的客观,对于历史来说也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任何一个历史学家、或者写历史的人都会不可避免地带上自己的爱憎。同时,记述历史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讲述一件事,它必然包含许多其他的目的在里面,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以史为鉴”.《光荣与梦想》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作品,但是对于我国现在陷入低潮的历史学来说,这本书至少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可供借鉴”的机会。

我国历史学的衰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实衰微的不仅仅是历史学,包括文学、美学、哲学、政治学等社会学科都遭到前所未有的冷遇。只有经济学一枝独秀,但近年来也饱受诟病。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在国家和社会急速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些本身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学科一时间跟不上社会变迁的步伐,满足不了人们已经改变的胃口和社会大众的需要。由于国家教育体制、科研体制的惯性、以及我们国家本身问题的复杂性,要解决这些”滞后”问题绝非一日之功。然而危机的另一面其实就是机遇,有了”大落”方有”大起”.就历史学来说,今天我们至少已经看到一丝曙光的出现。这一缕光明来自于我们从西方学者(包括华裔历史学者)那里借来的火种,重新点燃了那堆余烬,让它重新焕发千年的辉煌和骄傲。

要说我们的历史学,本不该是这样的,更不能摊上”先天失调”毛病。全世界各大文明体系中,中国人的历史观念最强。中国的历史资料也最丰富。除了人所共知的《二十五史》外,还有其他汗牛充栋般的史籍、野史、传记、笔记等等。甚至祖先祭祀时使用的那些骨骼、龟甲都雕刻着一个遥远时代的历史。这些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是我们追溯史迹、缅怀先人的精神寄托,更是我们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想想可怜的印度人吧!他们虽然名列”四大文明”之一,却因为不重视文字相传,现在只有靠《大唐西域记》这样的中国典籍了解自己的历史。相比之下,中国人简直是太幸福太幸运了。

近现代中国史学的衰微缘于”五四”以来对中国传统的极端反动。这些盲目否定历史和传统的运动最终摧毁了传统史学(包括其精神和文本)应有的地位和尊严,也割断了它流传的脉络,使那些优秀的传统由于被抛弃的时间过长而逐渐被人遗忘。近代以来,我们的历史学一概以西方为标准、以西方比附东方、言必称希腊,完全忽视了中西方大相径庭的发展路径和特色。建国以后,更是一切唯马列主义为马首是瞻。马克思列宁主义中那些缘于西方(俄国)历史的原则、标准、判断,成为裁断我们历史”剪刀”:这一段是原始社会,这一段是封建社会;这是进步的农民起义,这是反动的封建统治;这是先进的生产力,这是腐朽的封建上层建筑,如此等等。这种变相”全盘西化”的结果就是割断了我们的历史传统、肢解了我们历史的整体、混淆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将史学片面化和意识形态化,从而使我国史学走入一条死胡同,深陷困境而难以自拔。

我国传统史学并非没有缺陷可言。建国以来的史学研究也并非一无所成。但是,当我们把眼光放长远来看,以官修史学为主轴、以儒家思想为基本治史原则的传统史学确实面临着一个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转型的大问题。遗憾的是,建国后的”马克思化”并没有为史学转型带来多少积极的成就和经验。传统史学一向被人贬为”王朝的家谱”,而马克思化的史学也没有走向大众、反而成为宣传的工具和政治的玩物。其结果是导致史学在改革时代急速边缘化和国民历史素质的降低。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玩笑――世界上历史材料最丰富、历史传统最悠久、历史关切最深厚的民族竟然陷入无史可读、无史可治的境况。

我国史学的转机始于新世纪。掀起这次史学革新帷幕的是以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为代表的海外华裔史学著作在国内的流行。《万历十五年》在国内的成功是空前的、带来的影响也是开天辟地式的。随后,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大批相似的作品、掀起了新一波的史学热。()到后来,就有了易中天的”超男”现象。《万历十五年》之所以流行,学者们可以得出无数条原因。但是作为普通的读者,《万历十五年》给我们的感觉就像一阵清风吹来,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不同的阅读享受。原来历史是可以这么写的?这是我读完《万历十五年》后最大的感慨。

有了《万历十五年》的铺垫,再去读《光荣与梦想》,那种强烈的冲击感已经削弱了很多。和《万历十五年》一样,《光荣与梦想》对于我们中国读者和治史者而言也是一种崭新体验和可能选择。目前国内繁荣的史学热背后,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西方史学著作的影响。这也许暗示着一个新的方向。不过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内心的苍白和空虚,仅仅靠西方的影响是不够,必须把这种影响内化为我们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和自己的传统融合在一起,以西方唤醒东方,以东方整合西方,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坚实的、长久的道路来。中国史学的未来必须构建更加坚实的理论和心理基础,必须融合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的精华,从而开辟一条新路。这条路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努力,包括学者乃至我们这些普通读者;这条路还需要时间和试验,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但是,只有走上这条路才能够让史学真正回归。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三)

谢寒波

各位书友好,我是石牛寨镇谢寒波,今天我分享的书籍是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

生活在中国的我们,似乎从一出生就与”山姆大叔”有着无法割舍的爱恨情仇,我们既羡慕、赞叹美国的科技发达、生活富裕,也喜欢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新奥尔良烤翅,又对美国独霸一方而”耿耿于怀”,在我们身边也充斥着”东风”与”西风”的对比较量,最近的一次阅兵似乎又将美国推到了”不可原谅”的境地。美国不是我的国,但似乎是我不得不了解的国。

《光荣与梦想》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个时代,它浓缩了美国1932至1972年40年的社会发展历程,涵盖了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人权运动、种族隔离制度、空间竞赛、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等,从我所熟知的历史来看,这似乎就是美国历史的一大半,也正是这40年,美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飞跃,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开启美国时代。本书一共四卷,万字,垒起来和四大名著差不多厚,是个大块头,一个月下来才看完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大半,所以此刻只能提半桶子水来见大家了,非常惭愧。幸好,看完的部分正好涵盖了罗斯福执政的前后,所以我就分享这一段较完整历史的读后感吧。据说本书自1974年面世以来,就广受读者热捧,估计在书友中我算是初生牛犊了,不当之处,请各位书友多多指点。

对于所读的1932-1950年的美国历史,我有以下三点主要感悟:

一是苦难铸就辉煌。本书历史自1932年开启,正值美国经历经济大萧条。那是一个灰色的时代,工厂破产,农场产品堆积,成千上万的人饥肠饿肚,四处游荡,又惨遭各州警察驱离,就连那些曾经为国献身的”一战”老兵也得不到任何救助,针对大型公司的游行、罢工此起彼伏,流血冲突不断,国会山被流民”占领”,以致需要麦克阿瑟将军动用军队来镇压贫民,政府忙于自救而无暇顾及世界大战正在进行。1932年,日本攻占锦州,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也正遭受着磨难。美国比我们幸运,历史选择了罗斯福,这个坡脚但睿智、坚韧的老人。他实施了”百日新政”,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改革法案,拯救产业,增加就业,开始”炉边谈话”,告诉绝望的美国”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带领美国人民找回自信。但罗斯福并非一番风顺,法官平均年龄达78岁的最高法院,思想保守,随时都可以推翻新政,事实也是如此,到后来,拯救危机的关键举措《全国工业复兴法》被控违宪而宣告终止,《社会保险法》也被渲染成《共产党宣言》的翻版,罗斯福则被诬告为”赤色分子”,反罗斯福阵营十分庞大。改革与对抗不断交织,但美国在罗斯福的带领下最终走出了危机低谷,工人开始工作,商店有了生意,游荡的人可以租得起房子。美国人重拾信心,无比团结,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复兴运动。可以说,大萧条是美国失落的低谷,也是振兴的开始。

二是大国始于担当。在过去宣传中,美国是好战的、野蛮的,善于发战争财,似乎是个讨人厌恶的黑心商人。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起初的美国,并不热衷于霸权,而且奉行的是”中立主义”,此前的《中立法》规定美国不能向交战国出售军火,美国公民不允许乘坐交战国的船只,否则后果自负,美国也曾拒绝与英国联名谴责日本侵华的行为,很多美国人甚至认为根本无需保留军队。但中立的美国再强大也是无法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也无法领导世界。纳粹的进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罗斯福已感觉到美国不可能免受灾难,开始援助英法等国,日本轰炸美国珍珠港,美国正式卷入战争,并逐步担当起反法西斯的重任。在欧洲战场,美国与英法阻击疯狂的希特勒,并成为欧洲反攻的中坚力量,在太平洋战场,美国与日本开始了海上争锋相对,消耗了日本大部分舰队、战机,夺取了日本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最后两枚名叫”小男孩”“胖子”的原子弹彻底击碎了日本负隅顽抗的武士道心墙,日本被迫接受”无条件投降”.其实在此之前,美国并未遭受国土侵犯,也并不强大,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不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战的命运、世界的命运,那时罗斯福连同丘吉尔、斯大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领导者,而不可否认罗斯福正式带领美国成为世界权力中心的中心。二战中,美国军事工业、科技创新都实现了跨越发展,美国经济也摆脱了萧条,美国外交开始触及世界。假如美国继续奉行”中立主义”,没有参与二战,那今日之美国,今日之世界又会怎样?历史似乎是偶然,也是必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似乎还有很多路要走。自己喧嚣的强大或许并不是世界认可的强大。

三是变革强过偏见。印象中的美国是怎么样的?不少人会说自由、民主、开放、高度文明等等,并借此批评我国现行的政策,指责我们的人权,也有很多人说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太快等等,劝我们要等待、要包容、要拥护。但反观美国70年前的历史,或许我们该放下偏执、偏见。危机中的美国并不光明,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失业、流浪而得不到救助,甚至被州政府无情驱离,必要时还以”维护国家安全”之名动用军队镇压;罗斯福时代也并不民主,一段时间内罗斯福似乎等同于了法律,议员们只是履行了”举手”的义务;战时的美国也曾实行配给制,物资极度匮乏,营养不良影响了几代人;现今美国大片里的露骨镜头,在那时的广播电视几乎不可能出现,审查相当严格,人们也不可能公开谈”性”;那时的美国人权同样糟糕,黑人依然不能享有同等的投票权,依然被上流社会所提防,工人们被压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等等。在1932-1972这40年,美国也经历了无数大变革,无数次重新洗刷自己,有黑暗、有动荡、有保守、有愚弄,但美国的优势在于包容,能顺应潮流,又善于创新,在困难面前选择变革,在变革来临时选择顺应。我们或许无需一定要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对比出个一二,然后说这个好那个不可以,或许我们也无需要盯着自己的伤疤然后不断重复回忆过去的苦痛,或许我们也无需炫耀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快,国家之强大,我们需要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问题,然后全力去解决它,至于什么道路,什么技术,或许只有成功后才有最终的定论,而且会是不错的定论。

鉴于本人阅读的还只是本书的部分,所见识的也很浅显,暂时只能分享这几点不成熟的读书感悟。不过,《光荣与梦想》这本书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大作,经典,值得推荐。该书采用了蒙太奇式的记述手法,像是展开了一部历史大剧,每段历史都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趣味性较强,同时又专注于细节,展示了美国40年的点点滴滴,内容十分丰富,既厚重又气势磅礴,与作者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融合,让历史变得立体可感,轻松愉悦。后段我会继续读完《光荣与梦想》第三第四卷,同时结合书友推荐的《纸牌屋》《民有政府》作为了解美国的启蒙读物,希望对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有所帮助,也希望能有机会与兴趣相投的书友们一起交流分享。 《呼兰河传》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带着对于作家萧红的一种神秘感,带着对于《呼兰河传》的一种新鲜感,我翻开《呼兰河传》。

萧红用着细腻的笔触,平静的话语将我领进了1940年的东北,一个没落的村庄。我随着这个生活在呼兰河小镇的小姑娘萧红,慢慢体会了呼兰河的生活。小姑娘萧红有个欢乐而又有些寂寞的童年。在她的童年里,只有她,祖父和后院,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抓蝴蝶,蚂蚱,蜻蜓,慈祥而犹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她和祖父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清早在床上学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讲那些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活看看那左邻右舍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晚上甜蜜地躺在祖父的怀里熟睡去。她和老祖父一起“种田”,一起“收果”,“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在这座大花园里,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勾起了小时候我快乐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是一首诗,一幅画,是一曲歌,一阵风。童年里,我们自由自在的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三月桃花连十里,我们在春风的吹拂下放风筝;六月荷花满池塘,我们在游泳池里享受水的清凉;八月丹桂满枝黄,我们在深秋品尝美味的瓜果;十二月梅花雪里藏,我们在雪中享受晶莹的世界。相比萧红的童年生活,我们不知幸福了多少,幸运了多少,我们还是十分怀念童年,这让我想起了萧红更加怀念童年的原因,写下了《呼兰河传》。虽然没有多少优美的情节,但处处都是故事。

读到小团圆媳妇去世的时候,我心理很难过,很纠结,很愤愤不平。小团圆媳妇才12岁呀,她的年龄比我们还小,还是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被过早的嫁了出去。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一朵还没来得及盛开的鲜花,就此夭折了。小团圆媳妇她没能变得“更听话、更懂事”就去世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只是因为她婆婆的残忍、愚昧和无知吗?我隐隐觉得,这也是呼兰河人们生活态度造成的。在小团圆媳妇的遭遇里,我们很同情,怜惜她,我们为她叫屈,憎恨她的婆婆,从头到尾,愉悦陪着沉痛,我偷窥到了旧社会一角的腐败。

萧红的《呼兰河传》,幽默,讽刺,带着一种甜甜的美。 篇1:雷锋读后感300字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以欢快的脚步走到小书房。看了童话故事、作文大全、格林童话……在这些书当中我最喜欢看雷锋日记。这里讲的是:雷锋叔叔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而他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我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勤学好问,雷锋叔叔受人喜爱的原因是他把远大的理想生活、工作中细小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用革命的干劲深深地鼓舞着自己,用党的光芒照亮着自己。当战友的棉被破了,他马上把棉被补好,当战友的棉被破了,他马上把棉被补好,当战友家有困难的时候,他偷偷地以战友的名义寄钱……雷锋叔叔常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表明:不单单是补棉被、寄钱……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到处闪光。

雷锋叔叔出生普普通通,事业平平凡凡,但他的精神却无比伟大。什么是雷锋精神?它是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希望每一个人都向雷锋叔叔学习,让人间充满爱的气息!

篇2:雷锋读后感300字

雷锋!早已如雷贯耳!家中的爸妈、学校的老师都在不停地向我诉说着他的点点滴滴!同时,我也被他的故事产生了强大的好奇心!正巧,一天早上有幸来到《光明书店》,不加思索的我目光就直接锁定了《雷锋的故事》一书。一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津津有味的“品”了起来,一“品”究竟!

雷锋的艰苦朴素、钉子精神都深入人心,在他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像这样经典的文字还很多,这不仅是他的崇高愿望,更是他身体力行的实践!好景不长,在一次公差时不幸牺牲了,时年二十二岁,在出殡的那天,他生前的首长、战友、还有抚顺的工人、农民、学生……近达十万人流着泪、满怀悲痛地护送他走完了最后一段路程!

我强忍泪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也终于知道雷锋这名字为何在人们心。

篇3:雷锋读后感300字

读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就从小事开始,从身边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帮助身边有困难的老人、珍惜每一分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见到老师,问一声好……一切都是学雷锋,做有心人的具体表现。这一切,不仅让别人得到了快乐,也让自己快乐的。

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和勤俭节约精神也值得我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紧时间钻研!雷锋叔叔勤俭节约,一双袜子烂得不能再烂了,还舍不得扔掉。但他却向政府、灾区捐了不知存了多久的200元钱,那时他每月工资仅6元!有些人说雷锋叔叔“傻”,但我却认为雷锋叔叔是一位真正聪明,脱离了低等趣味的人。雷锋叔叔有着高尚的品质,自己节约,将余下的钱捐给别人,这是多么无畏的舍己为人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乱花钱的人。我觉得应该多买一些学习用品,寄到贫困山区去,多募捐,用这些钱多建些希望小学,让那些失学的孩子能重回校园!

让我们像雷锋叔叔一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让雷锋精神永驻我心,做个有道德的人!

篇4:雷锋读后感300字

今天下午,我读了《雷锋叔叔的旧袜子》这个故事,雷锋叔叔的勤俭节约的精神感动了我。

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战友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

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觉得难受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

王大力又说:”你不觉得难看吗?”“咱军人又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雷锋叔叔说。仅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让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向雷锋叔叔致敬!雷锋读后感200字学习雷锋读后感永远的雷锋读后感三胞胎登山读后感

李欣彤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个小故事《三胞胎登山》,那三兄弟虽然是亲兄弟,但是性格却迥然不同。

有一回,三兄弟听说有人在一座山顶上发现了一块儿星象石:一块灰色石头上天然长成的白斑,排列得跟北斗七星一样。于是,三兄弟决定登山去观赏这块儿奇石。来到山脚下,老大仰头看了看那座山,只见山头高耸入云,很高非常难攀爬,他说:“这山太高太陡,我不想费力去攀登了,你们上去吧!”于是老二和老三离开了老大,开始向那座高大的山上爬去。爬了两天的山,兄弟二人都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这才刚刚爬了一半。由于山更陡峭,攀爬更困难,于是老二打了退堂鼓,他对老三说:“你继续往上爬吧,我不想再上去了。”老三一个人坚持继续往上爬,老二便躺在一块儿石头上等着老三回来。四天后,老三带回来了很多关于奇石的照片。后来,老三把照片都发表了,有一张星座石的新闻图片还被十几家报纸、杂志转载。不久,老三就成了名人。

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老三的坚持不懈让他取得了成功。()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我们付出了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从这三兄弟身上我们应该学到想做一件事,就要完美的完成,不要半途而废。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那我们的人生就是快乐的!哑天鹅的故事读后感一方阳光读后感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后感600字

光荣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个人观后心得集编

浴血荣光读后感

《道路与梦想》读后感

道路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读后感 篇2

《光荣的追寻》是由海南省党委宣传部主办,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旅游卫视、综合频道打造的大型党建理论讲述类电视节目。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化身优秀党员的入党申请书“开启人”, 通过对主人公入党申请书的“追寻”, 邀请当事人走进演播室,讲述入党申请书和普通党员的故事。通过-份份入党申请书和普通党员的故事,能发现中共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观看《光荣的追寻》让我明白了

一.通过观看《光荣的追寻》, 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责任。

通过观看《光荣的追寻》, 增强了我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信念,树立了有强烈的责任感。作为-名共产党员,在计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必须立足于本职工作、坚守岗位,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始终恪尽职守,对待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去完成,

二、通过观看《光荣的追寻》, 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服务。

党员就是要服务于群众,这是当初加入党组织的主要动力。作为-名普通共产党员,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不仅要严格执行各项纪律,更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

三、通过观看《光荣的追寻》, 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党员的我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增强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积累知识,才会了解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今后我要结合自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及时给自己"充电” ,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超越,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问题,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始终如一-的恒心,去践行一名党员的承诺。

光荣读后感 篇3

《光荣日》其实是一部算得上好看的小说。我自认为其好看之处在于韩式语言的犀利直白和那些让人不禁捧腹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4年前,不过因为某些事一直没能读完,再次把它读完之后,这四年来的听说过或者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恰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在书的首页会有部分内容并不适合18岁以下小朋友阅读的忠告,的确,阅历有时候是阅读所具备的一项前提条件。

《光荣日》其实说的是一个很荒诞的故事。大学毕业之后的7个人,不想从事分配的工作,到了一个叫做和平凤凰的小城支教。大麦,王智,娄梯,米旗,洪中,石山和万和平七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一朵奇葩。他们伪装成竹林七贤,在一个像乌托邦的地方开始各自的生活,充斥在全书中的各类荒诞离奇的事情实在是讽刺意味十足。有人说过,如果未曾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人是不会明白这本书的,至少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生活实在是最无辜的事物,它明明最公正,却被无数人用作自己做坏事的借口。一切都是生活所迫,而生活却从来没被抓住过。对于生活,也许我们真的应该换一种心态而不是整日的怨声载道。如果你真的觉得它十恶不赦恶贯满盈,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修炼自己,等到你道行比它更高的时候,果断抓住它尽情地蹂躏它折磨它。而书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你会发现他们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生活着,他们所展示出的那种自由洒脱与放浪不羁实则是最高境界。就算是神经不正常的歌手哈蕾和从良妓女麦片,身上依然是在发光发热的,那种光芒会轻易地灼伤你的眼睛。

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看,可以看到很多对当代教育的巨大抨击与讽刺。大麦改了校规,规定每天只上两节课,而且是随老师的心情上下课,语数外全部变成了副科,而体育老师居然是一只断了两条腿的残疾狗,但是他一再和同学们强调这是最先进的教育方法。

体育课上,同学们跟着狗做动作,不管是摇头还是拉屎,甚至有人学狗吃屎。你们以前接受的教育就是吃屎,你们吃的屎已经够多了大麦的这句话无疑戳穿了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痛楚。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在当代这样的一个教育体制下,我们又能够做什么呢?

故事的最后,娄梯研制出来的土炸药几乎炸掉了整座山和学校,哈蕾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但是我们并不清楚他这样做的目的在哪,也许只是为了一试威力罢了。但这又十分贴合本书的魔幻色彩。

大麦一直注视着从山上滚落的石头,遗憾以后闻到鲜美血腥的时候,再也没有天籁的声音助兴。而绚丽的残杀还没有开始,唯一正常的人却已经不知生死。

他们活在那个美丽的小世界中,光荣而自豪。那些所谓光荣的日子,不过是作者在宣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但是却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极致的美好。我们还需要继续生活下去,所以,也许,我们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荣日,那是理想化的,但是却是鼓舞人心的。

光荣读后感 篇4

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时刻铭记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家园。而我们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永远将祖国放在第一位,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拼搏,去奋斗,去为祖国争得更多的荣光。

《光荣属于祖国》,这个标题,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祖国的强大。一个强大的祖国,必然会赢得无数的荣誉和光辉。正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骄傲的五星红旗,在轻风中飘扬,我们就在那一刹那内感受到了祖国的力量和激励。不管是战争胜利还是改革开放,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光荣。回望历史,我们无比地欣慰,因为这些光荣属于我们的祖国。

在初中时,我曾经读过一篇演讲,演讲的题目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篇文章引起了我对于祖国的深深的思考和审视。我们的祖国虽然曾经历了许多苦难和磨难,但是我们所经历过最困难的时刻,终究会过去。我们都知道,祖国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变革和发展,我们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和智慧,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加美好。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要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中。在国外留学期间,我身边的外国朋友对于中国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成就十分无知,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没有太多的认知。这时候,我就可以站出来,给他们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发展。这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也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于祖国的责任和热爱之情。与外国人交流,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阔,还可以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强大。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伟大的兴起之中,我们每一个人是祖国的中坚力量,都要身体力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在祖国需要的时刻,我们要挺身而出,扮演好每一个中坚力量的角色,为祖国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为祖国的荣光而奋斗,为中国梦而努力,永远将祖国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要铭记祖先智慧,继承先烈精神。对于祖国的爱,倾注到我们行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才能真正地实现我们与祖国共发展的愿望。因为我们深刻地知道,祖国的荣光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属于我们的后代,属于我们全体中华儿女。

光荣读后感 篇5

继《觉醒年代》之后,看的第二部关于党史的电视剧。

作为一名党员,这部电视剧总是让我热血沸腾,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史。作为一名中国人,得知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在观看《觉醒年代》时,更加了解陈独秀的角色,以及他创办的杂志《新青年》。《新青年》这份杂志,积极广泛地传播思想,刊登诸多文人有思想见地的文章。在那个年代,《新青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里,主要了解了陈独秀,《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和那个年代青年们的爱国热情。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学业知识,更是主动肩负着爱国的重担。为了反抗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他们示威,他们游行,他们不怕入狱。有许多瞬间,他们爱国的热情早已超过了热爱自己的生命。

在这部剧里,最大的感受便是前辈青年的满腔热血。吾辈青年,甚是惭愧。看完《觉醒年代》,转而观看《光荣与梦想》。

在看这部电视剧时,弹幕里许多人都和我一样,看完《觉醒年代》来到《光荣与梦想》。

在《光荣与梦想》这部电视剧里,了解了两党之间的纠葛,再次认识了为了建设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比如陈毅,彭德怀,粟裕,周恩来,侯镜如,梁兴初等等。那时的他们,不为功名利禄而奋斗,是理想和信念支撑他们攻坚克难,在战争中,获得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

剧中提到,有些人为军饷为战,而只有为了光荣和梦想而战的将士们,才会所向披靡,创造一个又一个战场上的奇迹。其实,在教师行业的我们也一样,如果试图在教师行业里飞黄腾达,那一定是大失所望,并且怀有这样企图的教师,可以趁早转行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从前,战士们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而浴血奋战;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为了学生更好的生活而兢兢业业。这样的光荣和梦想,会让我们更加乐于享受自己的职业,会让我们更加敬畏自己的教师角色。比如物质,精神世界的富饶,能让我们能加幸福。

在观看《光荣与梦想》,既是学习历史,又是了解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现在的和平,现在的美好,是因为前辈们的牺牲,祖国的强大。看到许多场景,都忍不住泪目。在那个战乱时代,活着都是一件战战兢兢的事。如今,祖国在背后,一切都显得那么岁月静好。

历史已经过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以知荣辱。落后就要挨打,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是如此。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为大义,为小我,都应如此。

历史可以翻页,但不应忘记。未来可以憧憬,但仍要脚踏实地。

光荣读后感 篇6

《光荣的追寻》以入党申请书的故事作为理论讲解的现实蓝本,既让理论有了可感知的支撑,又避免了大而空的说教。节目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一-次致敬,更是"- 堂生动好看的党课”。每个人该如何牢记使

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每位党员怎样做到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光荣的追寻”过程中找到答案。

《光荣的追寻》从8900多万名党员的入党申请书中截取二十个坐标,定位二十段人生,通过一份熨帖人生温度的入党申请书,解读一-段有担当、 有信仰、有国家大义的党员人生,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力量。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够走得更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员在日常工作中需以身作则,作好表率,永葆公仆本色,廉洁自律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古人说:“其身正,不冷而行;其躬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

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权力必须为群众谋利益,绝不能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要立志做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只有严于律己,公正严明,群众才能相信组织,好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才能树起来。

总书记指出我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人民群众的事不分大小,我们只有好好作人民的公仆,才能更好的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打铁必须自身硬” , 我们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觉悟, 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

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光荣读后感 篇7

这段历史,短短40年,可美利坚合众国浩浩荡荡230余载,又有几个40年,能如她般令风云色变,可与她相提并论?

40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竞选、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被刺、“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越南战争、尼克松访华、水门事件。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单独成书,但是却被威廉·曼切斯特杂糅在一起。

因此,我不得不惊叹威廉·曼彻斯特对历史史实的娴熟和现实的洞察,以及他驾驭历史的能力。

这段历史距离我们这一代确实很遥远,但这些事实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并不陌生,这些事很大程度上左右了20世纪的历史走向。

说到历史,恩格斯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有时候,我总觉得历史很遥远,但事实上,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同之处只在于贡献的大小和作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聪明的古人早已洞悉“历史”的重要性。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端正衣服;以人为鉴,可以知道得失;以历史为鉴,可以知道兴衰。

龚自珍也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古人以各种形式记录历史,历经沧桑,成为不朽的杰作。

在我的定义中,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原因除去能驾驭众多的人物,描写的时间跨度大以外,还应该是一本百科全书。

就如同这本《光荣与梦想》,大到当时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历届**内部和两党之间的斗争、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动乱,小到演艺界的奇闻趣事、妇女的流行服装、青少年的时髦追求,甚至英语词汇的最新演变和人们的性观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大的,不用说自然是历史课上讲过、背过的。小的则是闲七杂八书上、电视上听说过的。

而今这一本书就完全概括了。这就是名著的魅力——一叶知秋,一书而知天下。

有句话说得好: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就是说年轻时不要看《水浒传》,因为会学的鲁莽、冲动;老年时不看《三国演义》,因为会变的狡诈、变成“老油条”。

而我却是反着理解,年轻时一定要看三国,会学的稳重、理性,凡事多思量,了解世事艰险。而年老时反而要读水浒,回归淳朴,事事随性而为,老夫聊发少年狂啊!

其实,在很多方面,《光荣与梦想》和《三国演义》都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细腻地刻画了许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平庸无能的胡佛、天才传奇式的罗斯福、虽然勤勉却仍然一副小丑模样的杜鲁门、稚嫩的肯尼迪及其倍受争议的夫人杰奎琳、平淡却彪炳千秋的艾森豪威尔、可敬可怜的尼克松、可耻的麦卡锡参议员、自大狂麦克阿瑟、勇敢又粗鲁的巴顿……而这些人物中,四十年间的美国历任**无疑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大萧条时期的惨境和“补偿金大军”事件开始,在那个“山穷水尽”的夏天,胡佛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太光彩的**。胡佛执政的第四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胡佛也就是书里涉及的第一个**了。

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束手无策,当然也认为是处变不惊,总之就是毫无作为,任由经济不断的恶劣下去,高唱“使每个家庭都有鸡吃,有汽车开”,到最后却成为一纸空文。

在混乱和饥饿的时代,天才罗斯福开始了他的传奇。成为**前罗斯福已经是一颗非常闪耀的政治明星,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当时几乎是整个美国都将他当作救世主来看待,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无疑,他在**这个职位上干的相当不错。

他挽救了崩溃的经济并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他手中,美国从一个二等国家变成了世界霸主。不知在罗斯福5岁时说出“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的当时**克利夫兰若在天有知会作何感想。

有趣的是,罗斯福和希特勒几乎同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国会赋予他们几乎相同的权力。然而,十年后,一个成为世界英雄,另一个成为20世纪的罪人。难道真如有人说的:一个德国人总是严肃而不苟言笑的,可是一群德国人聚在一起便疯狂了,两次世界大战不都他们搞起来的么?

不过罗斯福当年如果真想搞**,简直易如反掌。但他最终将美国带上了民主自由的道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威廉·曼切斯特要将这本书取名为《光荣与梦想》——光荣来自于伟大的传统,梦想源于对自由的渴求。

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只有珍珠港事件让美国人对这场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伤痛,而接下来尽管有大量美国青年战死沙场,但是美国却着实获得了现实的战争红利,而杜鲁门正是幸运的接过了这份红利,但是也“不幸”的接过了罗斯福光辉时期给他留下的阴影。杜鲁门和罗斯福相比,无论出生还是才能都显得非常平庸,如果罗斯福是个伟人,杜鲁门则是个彻底的凡人。在书中描述着杜鲁门刚上台时,人们对他有所猜疑,他也对人们常常拿他与罗斯福比较倍感恼火,不过他坚持了下来,还开启了冷战时代,也算是“拼尽老命”了。

“时势造就英雄”在艾森豪威尔身上彻底体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艾森豪威尔只是一位两星级少将,战前在机关里默默工作。战后,他是欧洲盟军的总司令,欧洲的救世主,美**队的五星上将!他几乎所有的政治资本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这真是令人遗憾。

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民主党对白宫的长期“占领”,同时带领美国进入一个“全速而稳健地进行”的时期,那段时期,美苏两国在太空的“星球大战”拉开了帷幕。

接下来,美国历史另一位传奇**——肯尼迪上台,在我看来他的传奇并不在于他与美国名**林肯前后相隔100年近乎诡异的相似的被暗杀,而在于他在任的时期确实是段动荡而洋溢激情的时期。“猪湾事件”,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给我更深印象的是肯尼迪对黑人运动的坚定支持,那场出动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的场景足以和马丁仿返路金的《我有个梦想》的演讲场景相媲美。

约翰逊在肯尼迪上台后的处境和杜鲁门颇为相象,在这段历史中,约翰逊似乎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似乎也只有在如“肯尼迪遇刺,约翰逊接任**”这样的叙述中出现他的名字。

终于,尼克松登场,据说很多人都想不到中美建交会在这个昔日的“**斗士”人身上实现,而这也正反映了政治的多变性和现实性。他当政时主动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改变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格局。或许并非巧合,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国家战略从干预世界转向国家利益;与此同时,中国也将国家战略从世界革命转向国家利益。

这印证了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现今正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比照中国30年来的历史,竟发现她与美国的这40年颇有些“形似”,甚至于“神似”。两段历史同样开启于动荡,拯救两段历史的同样是天才式的传奇人物,这两段历史同样成为这两个国家往后道路上的关键……有意思的是美国这40年源于一场1929经济危机,而中国这30年结束于一场经济危机。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

巍巍中华是否有能力将这30年辉煌继续?继续属于她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但看历史迈着她的步伐继续,前行……

光荣读后感 篇8

起伏是天命的注定。一切渐渐复苏,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命运追弄,一场飓风来袭。

来得这样突然、来得这样猛烈,甚至在其到来的三天后,其余地区的人全然不知晓这件事。太多的工程需要重建起来。情况,雪上加霜。

偏偏这个时期,希特勒踏上征服欧洲之路。难免孤立派坚持要自扫门前雪,休管欧洲瓦上霜,四面环海洋的美国有天然的海洋屏障。如果不是罗斯福的坚持,美国没有今天空袭的力量将是致命的。

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使那些坚决反对罗斯福决定的人闭嘴。也许只有挨打之后,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备无患,没有错。

然而,这场偷袭下美国损失严重。只有几艘外出的航母幸存。罗斯福很生气,我们的飞机在地上被毁了!

摆在地上!它们,这样被造出来,这样被炸成碎片。全国进入备战状态,战火一触即发。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否是生不逢时,留给他的永远是接踵而至的难题,他不得不收拾一个一个烂摊子。罗斯福也许真是派来的使者,他的及时出现是力挽狂澜的勇士。即使每一个决定的阻力都在增加,他也从未动摇过对自己权利、努力和成功的信念。

他是个并不高大的跛子,他是个屹立不倒的巨人。再大的灾难,他都镇静面对,仿佛一座山。他出生在正确的时间。他是问题终结者。

没有他,没有今天的大美。因为他,抓住了这荣光、这梦想。

珍惜眼前的学问。当你有机会学习这段经历时,你必须更加珍惜它。你不能靠活着过一辈子,很多过程都不能省略。至少学习这些经验可以帮助你避免许多弯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你所谓的成功可能只是他们眼中的短暂停留。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影响我们生活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控制我们行动和思想的心态。同时,心态也决定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人生。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也许有些路很容易走,也许有些路能让你美丽,也许有些路很安全,有路可走,但那些路的主角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当别人肆意地说你的时候,问问你自己是否害怕失败。不要害怕,不要退缩,不要犹豫,当你悲伤的时候,独自去看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所有这些消极的事情都是我成功的催化剂。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抓不起来是流水。

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

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最值得欣赏的风景,就是自己奋斗的足迹。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

无论他多么痛苦,无论他多么痛苦,只要一个人心中还有一颗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会走出困境,让生活再次开花结果。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都可以获得成功,而能克服偶发事件,并且替自己寻找机会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的获得成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目标,忍受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磨难和挫折,继续奋斗,成功终将属于你!

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会做到。不断告诉自己一些事情,即使不是真的,最终也会让你相信。当你感到悲伤和痛苦时,最好学点东西。

领悟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