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6-14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精品十一篇)。

书籍中演绎了许许多多的人,演绎着不同人的人生以及他们的故事,对于作品这本书,大家都会有各自的想法。怎么写读后感才能让人体验感十足呢?您是否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的情况。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1)

书桌乱了,新旧乱了,心乱了,教学就乱了,我整理好书桌,面对电脑坐下来,重新梳理自己的“事业”。

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教书,教完数就算完成了学习。其实“教书”和“教育”之间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纵观《好老师在这里》全书里的故事,成功的教育都是相似的,老师们在教书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进行生命的教育。

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关注自己的情感、内心,与内心沟通和感受,完成心灵的对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不断更新,看文字的日子已去不复返,我们的心也越来越不耐烦。我们忘记了生活教育是一门慢艺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等待,学会安静。杜老师的书法课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

'要对得起每一张纸,写诗涂鸦都可以。写书法,不可以说话,说话的人自己站到后面去,想好了能不说话就回座,站多久自己决定。“每一张纸都能拿”是杜老师对孩子们的自我要求,通常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孩子们的创作也常常感人。

在阿焜连续几天都交空白纸张后,突然一天的下课时,阿焜交上来一张写满文章的宣纸,那是一首感人的童诗。回到宿舍批改作业后,杜老师拿起焜的诗,谱写了一首曲子。第二天,他邀请孩子们唱这首新歌。

阿焜几周前连几个大字都不会写,这首歌所产生的“非常感觉”已经完全改变了。生命的教育是急不得的,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挖掘,耐心等待,也许就会收获意外的精彩。

不时尚的书法课,混合自然的**课,本地笔记本的人生历程是漫长的。只要我们用同样的鼻孔呼吸,用同样的心触摸。愿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能将爱传承下去,再相见时能互道一句:

百年难忘教师恩,千年难忘友谊情。

我跟老师如好友,泡茶聊天谈心事。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2)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选中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越读我便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下找到了春天。他们也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步调,但他们却 “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同样身在竞争、变的时代,常态编班的环境下,年轻热情的美惠老师选择采用“师徒制合作学习”来经营国中孩子的学习,而且创造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学习效能和佳绩。,她喜欢放任自己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在月考的最后一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美惠老师毅然决定开车到深坑街为阿诚买生日蛋糕。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几乎每隔一段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这样的天气和路况,让美惠老师毕生难忘。蛋糕买回来了,在全班生日快乐的歌声中,阿诚一脸灿烂。美惠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

书中再次验证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坚如磐石的道理。爱心是一个好老师得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就像书中说的“用真心换真情”得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换才会有效,“批发”、“包裹”都换不来的。“爱其实很容易点燃,只要用心找到火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啊,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用宽大的心胸去帮助关爱每一个学生。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中,小朋友们正随着优美的旋律边做动作边轻声地唱着歌曲,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可是,不知是谁在这时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喊声,打破了这种美妙的感觉。我不动声色,继续动情的弹着琴,小朋友们也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继续和我一起愉快地演唱……唱完之后,我马上表扬了他们:“你们的歌声可真优美,老师真后悔刚才没有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这时,班里的小朋友开始七嘴巴舌地告诉我“老师,刚才XX发出怪声了。”“老师,他一点也不认真。”“老师……”我拍拍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到:“关于这件事,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也不会再犯了,是吗?”他难为情地点了点头,然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把歌曲唱一唱,这回老师要把你们那优美动听的声音录下来了,你们得表现得更好一点。准备好了,注意姿势和声音。”教室里又响起了优美动听的歌声……对学生的宽容也是一种爱。退一步想想已为人师的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又何况是这些蒙昧无知的小孩呢?就像书中说的有时候“退”比“进”更有效果。“只要大人要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们用同一个鼻孔呼吸,同一颗心感动,就能和孩子‘同一国’地办教育或教学。”记得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当老师能够“蹲下来看孩子”时,才能读懂每个孩子的脸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只有这样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对学生的不满、怨气渐渐消失了,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最喜欢书中杜守正老师说的一段话,值得让我深思的一段话“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想,还是先想想自己,回到自己。你,要过什么日子,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真的去做,很认真地做,很笃定地去做,很温和的。” 这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座右铭。书读明白了,道理也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为什么?从书中回神过来,惊觉原来我离好老师的距离还很遥远,但我一直会在往“好老师”这个方向前进的!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3)

刚听说这个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究竟名家眼里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在阅读之前我一直都很期待。

那天,我亲自拿着领导给我们买的书,心里既感激又激动。

这本书讲述了教师成功的教育案例。他们用各种好方法来达到他们的教学目标。

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我意识到一个好老师不会盲目地把作业强加给学生。一个好老师会找到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快乐地学习。

作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要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顺利实施教学教育。

的确,我们的老师面对的是活人的教育,就象是界上没有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一样的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好老师会了解、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又会促使学生自尊心的树立。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他父母工作特别得忙,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的,老人家十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直接地影响到他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上学迟到,上课走神,成绩自然排在班上最后。看到这些,作为老师,我们很为他着急担忧。

正因为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都很关注他。每当我有空的时候,我都会坐下来和他聊天,了解他的想法和想法,这让他觉得老师很关心他,很喜欢他,觉得老师是个好朋友,可以和老师耳语。及时找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肯定他,帮助他树立自信,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有兴趣,有学习动力。

后来,他的成绩一步步提高。后来,在升学考试中,他的成绩上升到全班第一。

一个好老师会带领学生阅读自然书籍,使他们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思想和发现,积极愉快地理解科学真理。在这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容易转变为能观察、能思考、能探索的人,使自己的心灵更加高尚,意志更加坚强。这种倡导不仅解决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分离问题,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一个好老师的教育不是你想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给自己什么。首先想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一天,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认真而坚定地去做。教育从这里开始。真正的教育要从老师出发,而且最后一定要能回到老师自己身上。

能回馈到老师自身的教育作为才牢靠有力,毕竟每个人最爱的终究还是自己,让自己过得好,让自己过得有价值的动力要强太多了。

朋友们用去年的经验,今年的这一天,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春夏秋冬,用生命来过日子。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4)

“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还是想当好老师,只是有些老师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罢了。”这是台湾林文虎老师所著的《好老师在这里》自序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阅读起这本书来,读着读着眼前浮现出了一个个不一样的老师,有大雨天骑半小时自行车去给他的学生阿诚买生日蛋糕的美惠老师,有把学生的作文谱成曲子作为校歌传唱的杜守正老师,有根据生活自己编写数学教材,并用自己编的教材上课的陈美伶老师……那是怎样一群老师呀,他们个性独特,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学生在他们眼里不仅仅是学生,还像子女,更像朋友,我想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对待孩子,是因为他们爱孩子,更懂得尊重孩子。

他们的故事给了我许多启发:

回想自己,曾一直以为当老师就要摆出一副“师道尊严”严厉地去管教学生,让学生敬我,怕我,这样才有当老师的样子。这样的结果往往孩子在你面前挺“乖”的,写作业时也鸦雀无声,可你前脚刚离开教室,学生就开始不安分了,教室里声音越来越响,说话声,吵闹声,尺子拍打课桌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你走进教室学生陆续静下来,你一离开又反复了,常常觉得孩子难管。归根结底,是因为孩子心里没有你,你离开的时候也不会服从。如果你想让孩子和你一起快乐,我们的老师会蹲下来,像对待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让他们敢于靠近你。

在书中,杜老师自由轻松的课堂让我们羡慕不已。他没有讲台教书,那是一张咖啡桌。他和孩子们聊天,练习书法。如果有错误,让孩子们惩罚自己。学生在这种平等中亲近老师,亲其师自然就信其道了。老师要敢于“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才会打开心门接纳我们,并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美惠老师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她在工作中一直主张用“用真心换真情”,而“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她班里有一名学生阿诚,爸爸去世很久了,妈妈已改嫁,阿诚独自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是典型隔代教养的孩子。但最近几天,美惠发现孩子心情不好。她打听后才知道妈妈要回来给孩子过生日,但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回来。

孩子盼望已久的事情就又成了幻影。看到孩子脸上失去的表情,美惠小姐决定给孩子一个生日快乐。可不巧的是孩子生日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而卖蛋糕的地方却在深洼地段,一路上好几次都险象环生,几乎每隔一段路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最终美惠老师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帮孩子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阿诚的脸灿烂得就像是久违的阳光。

正是有了这样的诚意,美惠老师感动了每一个孩子,赢得了他真正的待遇。她认为孩子的每一个微笑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要成为一位好老师就要像美惠老师一样能细心体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细致入微地关心每一个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的细心贴近,可老师当久了,慢慢地满满一个班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渐渐长成了同一张脸,不经意间老师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差异当孩子气馁时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当孩子伤心时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当孩子有困难时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只有孩子敞开心扉你才能进入他们的心里然后用真心换孩子的真情。

我非常喜欢书中杜守正老师说的一句话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

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们的心不仅能掌握成绩,不能以成绩衡量一个学生的素质,成绩也不是评价好学生、好老师的唯一标准。杜老师能全然不动声色的接下学生的一张空白作业,能听懂学生看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做作业的理由,我想正是因为杜老师认为:

教学有时能迸发出很有感觉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出现,教师要有等待的耐心。

《好老师在这里》一书让我意识到思想有多远,教育才能走多远。我会像书中的老师那样,把学生当作朋友,用真心换他们的真情,就像陈元利校长在书中说的那样“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静等花开。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5)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应该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或者曾经思考过的问题。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刚刚实习的时候,我一心想着要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然后孩子们天天围着我转,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呱呱叫,孩子、家长、领导个个喜欢我……

现在,上班了,梦也醒了,觉得当初的想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虽然《好老师在这里》讲述了一个个教师成功教育的案例,他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好方法最后实现了他们的教学目标,我也渴望能像他们那样成功。但是,我发现好方法多数是放在好老师手中实现的,同样一个方法放在不同的老师手中实践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因为好方法的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唯有经验丰富(对学生了如指掌、精妙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育机智、极强的控班能力等等)、专业知识扎实、创新理念独特的“老”教师们才有可能成为书中的“好老师”。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气未脱的新教师,更让我意识到了当初的“大言不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其实我什么都不懂,或许真的读三年书不如教一年学,要学的东西还太多太多,当务之急先把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实践好了才是关键,因为我觉得任何创新和成功都需要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它是建立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基础之上。

只有先把第一步扎扎实实地走稳了,才能有机会迈出第二步,就如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写文章分为几个境界:写不出,写不长、写不短、长短自如。现在的我,只站在“写不出”,离“长短自如”还有一大截呢,所以,“好老师”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6)

初登教坛,我就常常思考怎样做才算好老师?凭着无愧于学生和家长的朴素想法,赢得了大家的好口碑,也取得了一点成绩,无形中一步步走向了管理岗位,好老师的特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好老师?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好老师在这里》。

书中的老师和所有普通教师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了春天。他们 “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倚栏轩文学网

美伶老师,是一位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自觉自省改变自己教学法的老师,她在中台湾都会近郊经营一个常态的“普通班”,靠着真正专业的教材设计和分组学习,让孩子充分扮演学习的主人,每堂课都兴致高昂地“玩”数学,“上数学课”成了孩子的渴望!两年下来,居然可以将四十人的班级“玩”出“数学基本学力测验”十四位满分的超神奇成绩。

苗栗农工的游富永老师始终认为“能在教室外学好的课程一定不要困死在教室内”,他不只带着孩子求贤访圣,一站一站意义深远地唤醒这一群早早被放弃的孩子,让孩子们相信自己的人生一样有精彩的目标。老师更进一步开发出许多独到的好方法让孩子真正“学会”,也真正“读懂”,最后,一整班三十七人,这群入学时基测成绩只在100~120分间摇摆的孩子,竟然能够有二十七人扶摇直上国立大学,其实伟大的不只是这样“功利”的成就,而是走过这一趟学习之路的孩子,大抵都真正找到了人生明确的目标。

南投国姓乡的婉雯老师,分享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学生学什么,老师就得跟着学什么。”“不管任何比赛或评比,只要学生报名参加一队,老师就也得组一队一样参赛。”老师得有好方法让学生的学习障碍消弭无形,这才称得上专业。其实最难能可贵的是心态和因应而生的教学动能,真不知道是怎样丰沛的教学动能,让婉雯老师能一眼看到困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纠结关键,而且能耐心、有效地解开一层一层的纠结,分享这样高难度的专业技巧,不禁让人想起“庖丁解牛”的故事,简直就是神奇!

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常常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学生更靠近老师。

杜守正老师能全然不动声色地接下学生的一张空白作业,能听懂学生看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做作业的理由,真是难事!杜老师认为,教学有时能迸发出很有感觉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出现,教师要有等待的耐心。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我们很喜欢统一规定、统一要求,我们的审美眼光就认为统一的姿势、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字迹是美的,我们的制度就为了保证统一,我们的眼里糅不进沙子,见不得一个“异端”的存在。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很吝于多给他们“成就经验”,所以这些孩子多数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实际上,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固有的、僵化的标准去束缚个性不同的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其实生命教育就是要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学习在“生、老、病、死”和“烦恼”中找回“平安、自在”。这一趟分享,相信许多人明白了“教学”或是“生命教育”这种“高深”得不得了的专业,需要的是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生命的元素和能量!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新鲜又真实的教育故事,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适合我们教育的方法。 “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他是为着接受一切好东西而敞开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一书中的坚定的话语。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枝花,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阳光、空气、养料和水分的空间,让他们去展现婆娑的姿态。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用适当的方式,在教育中巧妙地传送着自己的爱,与学生息息相关,心心相印,让爱的教育像流水行云般自然和谐。

真的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读一读这本书。再有,好的教育管理者是否也可以从中借鉴到培养好教师的“秘诀”呢?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7)

寒假每天在陪女儿看书之余,我总会拿起《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来翻看几页,书中的每位老师平凡而又质朴,但是他们智慧而又朴实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却让人折服。

印象最深的是文中介绍到的美惠老师,她在教一位初一女生“一元二次方程式”这个知识点时,在反复讲解并练习检测后,学生仍然似懂非懂,她把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没有找到好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课后,她拼命查找学过的“教学教材教法”,请教每一位能请教的数学教授,她发现,相对初中孩子的脑力发展而言,“一元二次方程式”确实太抽象了,如果老师不能将方程式和生活经验想结合,只顾按部就班地教完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通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美惠老师能看到学生的'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反思自己,在没有教学过数学的情况下,接受一年级包班的任务,由于刚上完六年级,学生年龄跨度大,我没有真正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在集体教学后,个别学生难以理解某个数学知识点时,我就会很困惑:这么简单的问题讲这么多遍为何还是不懂呢?是不是在听的时候心不在焉?反而很少去反思自己,很少去查找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正如书中说的:“看到问题,看到自己的问题”是教学功力成长的关键起点。当一个老师准备好了,优秀的学生自然会出现。我们要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寻找教学的能量和技巧,将所学到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找机会验证,让教学理论和教学过程相辅相成。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与别人看齐,要求所有的孩子依循多数孩子的学习方式和进度,而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不应该在同样的标准下被要求。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可能该思考的更多,如何看到问题,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学会不露痕迹地处理,是我要努力学习提升的地方。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8)

读《好老师在这里》感悟

《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主要从班主任老师的角度介绍的教书育人优秀工作案例,我们是从音体美教学的角度读的这本书,各科教育是相通的,不分主次,所以我们科任老师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们重点研究了第三章回到真实的红尘中老师。

看完这本书,再结合声、体、美的教学,我们受益匪浅。如果我们的观点不对,请给我们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来帮助;如果我们的见解得到您的认可,请给我们一些掌声和鼓励。下面,我们就献丑了:

各科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语数英教学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成绩好坏;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智商要求不高,主要是看四肢是否发达,身体协调性好坏;音乐教学看学生是否五音不全;美术教学看学生是否有审美细胞。

不管哪科教学,老师都要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学生,就像美惠老师那样回到真实的红红尘中,用我们的年轻,热情投入学生的世界,不摆出老师的样子,放任自己用有点任性、有点情绪的真实面目和孩子做朋友。如果过度严肃,很难真诚的演好自己,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就远了,师生间的情绪就很难得到细腻的关照。回首我的教学生活,当我严厉批评学生时,我没有感受到他们的诚意。

相反,这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暖和一点点帮助的动作,这让他们离我们更近。无法真诚演自己,没有自己的老师将越来越难适应教学工作。

我们认为,如果你很幽默,你也可以在课后和学生们玩得开心,你可以调动气氛,走得更近。如果你很擅长玩,请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去玩。他们会非常崇拜你的。如果你擅长某些方面,启发几个学生会影响他的生活。

请从云端下来。像美惠一样,你可以哭,可以笑,可以疯,可以真情实感地感受学生的问题,可以面对世界。

教育就是一种细心的呵护。

虽然我们离一个好老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9)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林文虎老师写的《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很多有个性特点的老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故事,对一般老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后半部分侧重讲述了一些有个性的学校的做法,则对校长或管理者更有启发意义。

我很赞同序言中的这句话,“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还是想当好老师,只是有些老师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罢了。”我认为在所有的为人师者中,排除个别人,大多数都还是想做一个好老师的,每一个教师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踏上讲台时的那个美好愿望和理想,并为坚守和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地工作和寻找,只是后来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因许多事情而改变了。

我好似亦是如此的吧!?我想当好老师,但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我很难做到像美惠老师那样敢于诚恳地给学生道歉,也不如杜老师那样有足够耐心来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我习惯因循守旧,不会像美玲老师那样自编教材,我遵循师道尊严,更不会和林老师样,把学生当兄弟……说实话,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十分看重教学成绩的,我始终担心所任教的班级考试成绩会落后其他班级,有时还为成绩没有达标完成任务而纠结自责,严重时会失眠。我始终认为成绩是最现实的了,没有好成绩,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整天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大旗而想法设法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灌输给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看似无私的背后充满着自私的影子。

其实,找到好的方式方法,成为了好老师,成绩自然也不会差的。让许多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春天,是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认为我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最后用书里陈元利校长的这句话勉励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10)

翻阅《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花了两个小时,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这本书就像看了一本故事会,只不过是记录教育的故事。

里面呈现的一个个人物,充满了气息。他们对教育的用心,对学生的用情深深的打动了我。有为学生过生日、道歉的美惠老师;有善于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的杜老师;有敢于向教材挑战,自编教材的美玲老师;有当学生”兄弟“的林老师;有和学生用同一个鼻孔呼吸、用同一颗心感动和学生做同样的事的惠蓉老师……

做了一名教师,就都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更对得起你每天面对的学生。但是总觉得”好老师“离自己很遥远,有的高不可攀。读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从书中这些老师的教育故事里,让我觉得要做一名好老师并不是那么难,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只要你用心,用情,用智慧。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今年教一年级,谁不知道一年级是最难教的。特别是语文的拼音,今年的拼音又没有培训过。让我有点担心,别让我碰到六阿二。果不其然,才上了两天的课,就发现有几个学生这四声调是怎么教也不会。没辙了,放学留下来继续吧。其中有一个学生叫李勇良的,到四点半还没教会,外面的妈妈和弟弟等不及来到了办公室。说起才知道这弟弟就在隔壁班,还是双胞胎。妈妈说平时就弟弟笔哥哥聪明。再请弟弟读一读,弟弟还真能读上来,哎,完了,我的手气怎么就这么差呢。从此对着孩子就没什么好印象。几天后,我突然发现每天上完第一课他就会来到办公室把牛奶搬到教室。每次都很努力的把15瓶牛奶抱在怀中,生怕掉到地上了。一年级小朋友我主要以表扬为主,给他们树立榜样。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表扬了李勇良小朋友,希望其他小朋友向李勇良小朋友学习,多为班级服务。还贴了一个大苹果,这可是他们的宝贝。贴了大苹果的李勇良小朋友这一天都特别的神气,上课也比平时更认真了。一天放学后,我去看值日生做的怎么样了。看到李勇良小朋友在认真的扫地。”李勇良你好像不是值日生嘛“,”我等我弟弟“。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用自己等弟弟的时间帮忙做值日,这是多么难得。从此我发现了这孩子身上许多宝贵的品质,自然也就没有了训斥,他呢,经常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可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的智慧。他需要教师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的师德去感染、去熏陶每一个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惟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的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杜守正,这个这辈子跳不出小学教师这个迷魂阵的人,真的很让人佩服。佩服他所说的话——”书桌上有多乱,心就有多乱;心有多乱,教室就有多乱。“同样的话也说成:”家有多乱,心就有多乱;心有多乱,人就有多乱。“很在理,很中听。凡事皆需用心,做小事需要,做大事更需要,做教育是更更需要了。不用心就不能在生活的每一个步伐中受感动,也不能在每一桩感动中寻找教育,也不能从生活的每个角度检视自己。杜守正老师非常清楚这个理,于是他就经常认真清理自己的书桌、自己的家。也就因为这才会让学生感悟到:原来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都有”伟大的事“随时进行。才能让自己把握到”松和绑“、”教“以及”忍住不教“的分寸。……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或许我们也应该学学杜守正老师,经常认真清理自己的书桌、自己的家,并一同清理清理自己的心。

杜守正,这个这辈子就只能”发“在这里的人真的很让人感动。感动于他所做的事——为了激励自己的同事黑熊老师能考上研究所,他竟然把校长和同事的勉励谱成一首”黑熊的歌“让学生唱。这一唱还真的让黑熊老师顺利考取了研究所。我想这个黑熊老师是多么的幸福!没有这首歌或许他就考不上研究所了。但这件事中最受益的还是孩子们自己,这首”黑熊的歌“已经成为孩子终生的推进器了。真的很感动这样的教育,真的很感动杜守正这个人,他是在用自己生命的厚实来茁壮那一群小生命。

杜守正,这个用生命带动孩子的生命的人,真的是一位好老师。他能全然不动情绪地接下孩子一张空白的作业,能没有指责,没有羞辱,完全听懂孩子的心意,真的很了不起。他能不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小草就长成小草,杜鹃花就长成杜鹃花,大树就长成大树。让每个人依自己的天性,活出像样的自己。这要多少淡定,要有多高的境界在里边,我想这就是好老师的境界吧,这样的老师真的能让孩子感动一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11)

人们总是怀念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每当想起他们,总是肃然起敬。

《好老师在这里》一书,给我们描绘和勾勒出了一位位出色的好老师形象。尽管他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优秀。

书中介绍的教师虽然平凡朴素,但他们以智慧、生命和满腔的爱心,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为学生燃烧。

他们让小草长出小草应有的风格,让杜鹃树长出杜鹃树应有的风格;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天性过上体面的自我,配得上“好老师”的称号。

林文虎写的《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中,一则则故事让我深深感动,故事背后的事理引起我深深思考。同样是当老师,方式方法不同,效果明显,而好老师可以找到这些好方法,虽然他们可能经历各种困难和曲折,但最终收获是甜蜜的。

事实上,教育是一门慢艺术。老师应该学会等待,学会等待花开。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杜老师书法课上发生的故事。声明如下:

杜老师的书法课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要买得起每一张纸,你可以写诗和涂鸦。”。写书法,不可以说话,说话的人自己站到后面去,想好了能不说话就回座,站多久自己决定。"

“能抱得住每一张纸”是杜老师对孩子的自我要求,通常能产生精彩的效果,孩子的创作也常常感人。

不过,有一节书法课,坐在最后的阿焜整节课都没有动笔,直挺挺地坐了整节课,收作业时,杜老师看到阿焜送来的空白纸张,问道:"怎么没写?"阿焜很自然地回答道:

“老师不是说他应该能经得起每一张纸吗?”老师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接受了那张空白的纸。

第二个星期的书法课,杜老师偷偷地留心阿焜,发觉他还是一样安静地在座位上坐了一整节课,杜老师没有打扰他,一样任由他枯坐到下课,一样收下了他那空白的宣纸。

第三周书法课,杜老师还是暗中留意阿焜,阿焜终于有动作了,他在纸上涂涂写写,杜老师则压抑住兴奋与好奇的冲动,让整节堂课按平常的节奏进行。下课时,阿焜终于交了一张宣纸,这是一首感人的儿童诗。

回到宿舍做作业后,杜老师拿起焜的诗,谱写了一首曲子。第二天,他邀请孩子们唱这首新歌。

几星期前写不了几个大字的作文的阿焜,在这首歌曲产生的"很有感觉"中完全改观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学会“等待”的艺术,更要学会表扬的艺术,学会找到能触动学生的和弦的艺术。挖掘孩子们的成就感就像是在探索甘泉。只要你仔细观察,仔细挖掘,耐心等待,总会有春天的机会。

夏乞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没有水,没有池塘,没有爱,没有教育。

“支持那些好老师”不会累,“不觉得苦”是对孩子的爱,是他们对真理的真诚。我想每个老师都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天真的笑容在阳光下绽放。

最后,我用陈元利校长在书中的话来激励自己——“教育的方式无非是爱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