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登天之梯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05

登天之梯读后感模板三篇。

登天之梯读后感(篇1)

《登天之梯》读后感600字!

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程度的恰当体验。如果我们见过一个孩子舒适、好奇、探寻以及高兴的时刻,还有他害怕、屈辱、困乏的时刻,我们就会对他了解更多,知道他是怎样的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大脑器官是有记忆的,是我们个人经历的反应。只有我们在恰当的时期得到了恰当的发展,自身的天赋才能显现出来。而早期的生活里,这些经历主要由我们身边的成年人所控制。

作者的理论“神经序列治疗法”在我理解就是给孩子模式化的、重复的体验,以适应他们发展的需要,这个需要可能是他们在不同年龄所缺失的重要刺激或者受到的创伤。

整本书印象最深的点在于作者认为的对创伤后儿童最重要的“重建秩序”,重建可预见、有规律、有控制感、稳固的关系,随时提供支持、交流、关心、尊重、倾听,让他们感受到有人陪伴的感觉,按自己的步调和方式来消化发生过的事情。不想聊也没有关系,仍然有人在关爱和支持你,还是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重新开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能让人感到与他人的联系和安全。

许多治疗过程其实并没有起到疗效,真正的疗效是在健康的关系和充满爱的环境里自然生成的。对创伤儿童最有效的疗法,就是提高孩子与他人关系的质量。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健康关系的提供者,训练有素的咨询师可能是这样的角色,咨询关系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比内容更加重要,让人感到被尊重、倾听和接纳。

许多被我们临床医生扣上“孤独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的帽子,或是被怀疑有器质性疾病却找不到病因的孩子,在作者看来可能就是缺失童年的一些刺激或是受过创伤的,不失为一种新的视角。现在虽然越来越强调心身一体、关注心理发展和健康,但是如书中所写,作者对于每一个病例都要花费数年的时间,从在诊室里的相互沉默到开口说话都要花费七八个月的时间,只是这个成本想一想真是要上天了。

登天之梯读后感(篇2)

在刚刚看的那篇文章里作者提到了,抑郁认知上的原因,抑郁的人会认为自己是不被喜爱的,或是被讨厌的,种种。由于,我们过去曾经历的一些创伤,处于自我保护,我们总会过度敏感,总害怕有人会伤害我们,然而,如果我们总报以这种错误的认知,以防备的、嗔恨的、不友好、对他人缺乏关注的态度来对待他人,那么,久而久之,这种假设会变成事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采取的态度是尽量和大家做朋友,善待大家,告诉敏感的自己,你很安全,没有人会伤害你,你不需要害怕。

建立正确的认知。

让过去的经历过去,看看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真心关心着我们的人,爱我们的人,例如父母。他们从我们小时起就照顾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给我们他们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东西,虽然他们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伤害过你,因为心情不好或工作太忙毫不理解你,骂你向你大发脾气,不满足你的合理要求,等等,但这一切都会过去。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爱我们,只是因为我们被消极情绪所束缚,而忽略了他们对我们的爱。家长为我们做饭,帮我们交学费,不仅是出于义务,更是出于他们的诚意。

我从小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以前也不曾觉得父母爱我。可大学期间的种种经历,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次回家,妈妈会把一直放着没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给我吃;会为了让我开心,给我买我喜欢的东西;会帮我洗衣服;会努力做菜,只为了我多吃点,吃了身体好一点&&爸爸,也尽力表达着对我的爱,努力的做好吃的给我吃,尽管看起来那并不是很必要,我都这么大了会自己做饭了,他仍然很用心的做饭给我吃&&回老家看爷爷、奶奶,爷爷70多了,走路日益不方便,身体也日益不好了,每次我回去看他,都给我钱,还叮嘱我多回去看他&&

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关爱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自己不掩饰温暖,我们就能感受到。所以,请不要那么悲伤。我们周围有很多有爱心的人。也让我们尽量的多去关心他人、温暖他人。

登天之梯读后感(篇3)

昨天阅读了半本《登天之梯》,这是本非常有趣、值得一读的,关于儿童心理创伤的心理咨询师诊疗笔记。书中的作者,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对大脑很有研究,在书籍的上半部分,他提出的观点是心里对生理有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心理创伤可以影响到大脑,心里的创伤可以影响到大脑的发育,他认为通过特定的训练,精神序列**,可以恢复大脑的那部分功能,从而使孩子好起来。

这个方法在之前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对儿童的许多心理问题有帮助,例如儿童不善于社交、语言障碍、多动症……等等许多心理问题

在书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一个“p妈妈”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因为“p妈妈”天生就好像知道该怎么对待那些心理受到了严重创伤的孩子。“p妈妈”收养了许多小孩,都是那些心理受到了创伤后不正常的孩子,这些孩子之前被送往了很多家庭,但那些家庭因为这些孩子表现出的种种问题而拒绝再收养他们,这些孩子被送到了“p妈妈”这里。“p妈妈”天生的知道怎么对待这群孩子,她像对待婴儿一样摇晃他们、拍打他们、给他们唱歌等。

作者经过观察发现,“p妈妈”的这种做法非常有效,这使得那些孩子平静了下来,得到了与之前吃安定类药物相同的效果。作者还把一对母女送去与“p妈妈”同住,让她们从那里得到以前不曾得到过,却是必要的一些情感上的连接,从而好转。

“p妈妈”的话,给我的启发也很大。“p妈妈”说,他就把他人说的那些问题儿童当做婴儿看待,你看那些婴儿的反应,不是与那些问题儿童的种种反应很相像吗?哭闹、乱扔垃圾、偶尔哼哼、说话不清等。

我的看法是,我们可不可以也想“p妈妈”一样,把那些问题儿童看做是发育比较迟缓、需要更多关爱和帮助的孩子。他们的年龄虽然早就不是婴儿的年龄了,然后他们的发育还停留在婴儿阶段,需要那些加倍的训练和帮助,需要更多的关心,比如,然后他们就能成长起来,脑功能得到恢复,心理问题也得以恢复。作者的精神序列**不知道是不是依据于此建立的,模仿孩子成长的需要,针对他们缺损和不足的部分,进行特意的训练,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的环境,让他们恢复。

在这里,我想跟家长说的是,希望你们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耐心友善的对待他们,接受他们,给他们更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一步一步的成长。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他们比其他的孩子成长慢,接受他们的那些怪异,和那些看似的不正确,正确的对待他们,他们会恢复的,会好起来的,他们需要的只不过就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训练,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而已。同时,也希望家长能读懂,了解心理,学会正确对待孩子,不要给他们更多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