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21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精华八篇)。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1

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总会有阵阵的心得产生,字字句句皆是经典,时时处处有感动。在忙碌了一天以后,在沉沉的夜色下,在漫漫的长夜里,挑一盏孤灯,或伴一杯香茗,手捧一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相信它会给您带来意外的收获

这是肖川的教育随笔。他给教育随笔的定义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表达方式,用精辟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将这种表达方式进行的十分深刻,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在写教育随笔的时候“力透纸背”,想运用自己最好的语言来表达,也用自己最独特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分析问题,会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论述问题。而我曾经的观点是:教育随笔,就是把教育当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至于记录到什么程度,我没有细细想过,所以往往记录的文字会显得肤浅。而他则给了我一个榜样,如何用最真的态度来写教育随笔,如何让最真的东西不入俗流,而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我意识到了作为一篇随笔也有它可字字斟酌的地方。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2

理想与信念并存

读了杨益民的《教育360°》,书中杨益民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杨益民在书中这样写到 “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任何真正的教育都不能建立在蔑视和敌意的基础上,任何真正的教育都不能通过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宽容和乐观的期望之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杨益民的话让我感触很深。是的,没有不好的庄稼,只有不能种庄稼的农民;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能教书的老师和家长!农民如何对待农作物决定了农作物的命运。老师或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

当庄稼长得不好时,农民从不抱怨庄稼。相反,他们总是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当我们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的是候,一些老师或家长抱怨和责怪更多,很少反思自己的缺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给他们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班有位杨伟伟同学尽管他学习比较薄弱,但是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勤劳,他们家是从外地过来的,父母在杭州开一家小饭馆,他还有一个妹妹。

所以杨伟伟除了每天完成作业外,还要照顾妹妹和所有的家务。我就把他的爱劳动的情况在班里跟所有的同学讲了,同学们听了以后都很佩服他,我就以这个为教育契机,鼓励他好好学习。后来,每次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以他的成功鼓励他。一个学期后,他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的兴趣逐渐增强。

还有我们班的高艺同学,尽管在学习上也是一般,但是这个同学有个优点就是非常的热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他会非常乐意地去帮助,每当班级搞大扫除或者举行什么活动的时候都非常热心的参与其中,因此每次在评班级小主人的时候,同学们总是会推选他。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时常以他的热心为教育契机不断鼓励他,近一段时间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每个人都想得到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学生。因此,我认为我们的老师不应该吝啬表扬他们,多表扬学生,多欣赏学生,这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教育要为学生服务,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讲道时,我们是否洞察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

“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教育思想的深刻性,从他的点评中揭示出他对教育人性化的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

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为主导,但缺乏对儿童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教育360°》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准则和经验。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3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后感自已当学生的时候,总是觉得老师是那么的高高在上,那么的难以接近,跟老师的交往也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提问而已,课后偶尔有一次两次的交流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大言,就是象我这样性格比较开朗又随意的人,也是到了离开学校之后,回过头来跟以前的老师才能有一些很肤浅的交流,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总觉得在老师面前有着一种无形的压力。现在自已当了老师,才发现,其实老师和正常的人一样,并不是那么的难以接近,但也发现了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跟老师打交道,而且一直觉得他们有好多真实的想法没有直接表达出来,我们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交流其实并不难,就从《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书开始吧,这实在是一本值得老师和家长用心去读的好书。打小报告是让很多老师头疼的行为,偏偏学生当中就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往往既不受老师喜欢,也会受到学生们的孤立,当然有时候老师却又不得不依赖于这样的孩子当耳目。薛老师是怎么对待呢,她说:“老师没有不烦告状的。可是一旦杜绝告状,又何以了解班级、处理突发事件?所以在班主任这里,如何处理告状、引导告状,是一门艺术;对学生来说,遇到问题,一要学着独立解决,二要知道在情急之下求助于老师--这也是一种能力。”“无论如何,学生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保护他,教给他做人处世之道,这更是我们班主任的职责…”看教书是一个方面,育人更是老师的职责。是的,我们没有必要高调的向谁去保证要做到什么,就象我们现在更多地提倡的爱岗敬业一样,只要做到尽职尽责就行了。薛老师在本书的第一篇就是《不说爱》。她在想象中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你真正不计回报地付出,直至牺牲一切?”“有,只一个,那就是我的孩子。啊,大师,我知道我真正爱的是谁了。我也明白先前的错了,我不该将尽职和爱混为一谈的--我的爱是不是太少了?”“不,这种纯粹的爱是人类情感的钻石,惟其稀少,所以可贵。将它给予你该给予的人吧,至于其他方面,能够做到尽职就很不错了。”这些对话让我们听了十分地感动,也有着很多的感受。我们这些平凡的教师只要能够做到尽职就很不错了,薛老师跟我们一样也是个平凡的人。有时候,我们对某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后转进的,成绩又不是怎样好的学生,总会存在着一些偏见,甚至是讨厌,薛老师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她也曾对借读生、农贸市场的孩子怀有偏见,对于家庭教育差的孩子一样是有些无能为力。《走出险境》的最后,“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我看来,这话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路的。如果是老师之外的人这样说,那他就是在恶意地欺负人,把教师往绝路上逼;如果是教师自己这样说,那他不是幼稚病就是自大狂,迟早要碰个头破血流。我曾属于后一类。那时,我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看看这段,我不仅想到现在的家长总是把孩子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为了给孩子挑个好学校,找个好老师,往往是花费了大把大把的金钱,有的甚至还为此背上了可观的债务。家长认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当真是如此吗?绝对不是,家庭教育的作用一点不比学校教育的作用来得小。“我坚信,一样的学校教育,一样的社会环境,学生之间之所以会有巨大差异,根子绝对在家长那儿。”家长们可以不教孩子文化知识,但一定要督促孩子学习,特别是要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看薛老师这些话,你能觉得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老师,她说的话就象是邻家大姐一般真实亲切,是那样的真诚自然。薛老师更显真诚,比如《砸碎牌坊》中写道:“重重蚕丝包裹着的,层层烛泪覆压着的,是对尊严和体面的无视与绝望。而这赞誉,和旧时代的牌坊有什么不同?”“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理直气壮地争取自己的物质利益,捍卫自己的`生存权、温饱权。不能信奉那些安贫乐道的鬼话。”《不改少年狂》里,我们看到一个雪天里先不扫雪,带着学生“大打出手”的老师,一个为呵护春天里新长出来的小草跟书记抗争的老师,这是一个率真得让所有学生喜欢的老师。还有:“越来越觉得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全方位地积极参与,不光是因为学校的工作需要配合,也是因为学校许多残忍愚妄的做法需要具备了教育常识的父母予以抗衡或消解。这种想法在领导和很多敬业的同行看来,自然是落后的。”看这段,我就想起女儿一年级时,有时作业太多,要不是她自己愿意做,我真想让她少写一半甚至更多,反复地做相同的东西都她意义实在不大,碰到薛老师多好,这种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了,跟薛老师我们会在一个战壕里。这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对成长的迷恋,第二部分,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第三部分,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前面我写了那么多,基本都是第一部分的内容,因为读它使我产生了共鸣,但是对我最有启发的是第二部分--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第三部分嘛,因为提到的那些书,大都没有看过,只好等我看了之后再说了。语文从来不是我的强项,甚至于可以说是弱项,对于语文,对于写作,我是怕的,从小就这样,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根源在于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现在知道了大量地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最佳方法。“一直希望我们的班组成为读书型班级--在每次大考结束后的家长会上,我从不通报成绩、分析试卷。做学习型的父母,六年来,这是我对你们的爸爸妈妈说的最多的话。因为我从我的儿子--也就是你们称为大师哥的金戈那里知道,仅有一个酷爱读书的母亲,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可以成为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不要说永远记得我,当你们丢开了书,就是彻底把我从你们心里抛了出去。”这是薛老师在毕业班的告别演讲上说到的。很羡慕这些孩子们的六年,他们在老师的带动下读了很多的书,看提到的书名,有很多都是我这么大的人也还未曾读过的。摘几段薛老师的话吧,“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网络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文字的力量就多么强大--如果没有承载了丰硕思想的好文字,你在网络--其实,就是你在未来,就注定只能做沉默的、发不出自己声音的弱势群体。热闹永远是别人的,你只有看和听的份。这很残酷,但也很公平--我以为。论坛上的杀伤力全来自于网下的修炼啊。少上网,多读书,勤思考。”“语文真的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教师能做和最该做的,乃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位。”看这一段,明白了语文学习之道,凭我自己的水平,本来就谈不上对孩子的辅导,现在看来,我能做的就是一件事,读书,自己读,陪孩子读,做学习型的母亲,带动孩子成为读书型的孩子。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4

本文作文是关于初三作文的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欢迎阅读。

新泾中学彭月梅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长宁区第三期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取了许多专家的报告。同时,我们的班主任张邦浩也为我们推荐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好书。通过这些学***读,开拓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理论引领。其中一本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

“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

我被这段话感动了,这使我的心渴望读它。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事实上,只有六个字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服务,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讲道时,我们是否洞察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

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教育思想的深刻性,揭示出他对教育人性的追求。

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为主导,但缺乏对儿童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当然,在教育学生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向导。遇到一位好老师常常使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重要,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六个学会”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一来,只要求立即得分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

许多教育工作者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爱,教育的目标在于人的发展。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5

通过对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的阅读,感触颇多。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需要理想和远见。如果一个教育者没有教育的眼光和理想,那么他的教育生活将是一片死水,不会起到任何教育的涟漪。

因此,我认为教育应该肩负理想,让教育承载理想,让理想在教育的天空中驰骋,这是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该努力做到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近期读了他的这本书以后,脑海里经常回响着这样的富有哲理的话语。

人活着,如果没有了理想,我们的一切劳动就成了一种简单的重复,我们的一切劳动就会没有新意,我们的一切劳动,只能是一种枯燥的折磨,我们的一切劳动只能是一种生存的负累。如果教育不能点燃教师的希望之火,那么教育就会失去一切光芒。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已经逐渐地*了老师的各项工作、上课、备课、作业,一整天都在忙碌,渐渐地,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正如书中所说,“教育就是服务”。这句话表面看似很平常、很简单,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但是其实含义很深分量很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服务。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必须首先爱你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温暖、真诚和宽容。老师温暖的话语、慈爱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知性的点头、宽容的拥抱、友好的牵手,都是对孩子最大的爱,都能让孩子快乐几天,甚至成为生活奋斗的动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认识到了爱对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和老师都爱学生。但完整的爱、健康的爱,应包括五个方面:

了解、尊重、关怀、给予、责任。这五者是一个整体。倘若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够的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倘若缺乏关怀和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倘若缺乏责任,爱就是轻薄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构建理想的天空。我们要为学生培养一种教育之美,浇灌一种教育后的生活之美。平时,我们经常为学生树立榜样。我想一个例子就是精神理想的实现。

当我们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时,我们不能忘记教他们更多的理想。正如乌申斯基所说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当然,也要让教育的目的使我们教师自身获得幸福。

阅读这本书,使我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又进了一层。创新教育,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

创新从来不是空洞的,而是始终依赖于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淡化学科界线,增强知识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实现课程的整合。知识的学***到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有赖于创造性的教学。

创造性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能,通过课外阅读和参与课外活动来拓展知识、拓展视野,并进行各种锻炼。创新教学是一个民主、和谐、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创造力的以蓬勃发展。

跟着一个有信念的人,你也会变得有信念,跟着一个有理想的人,你也就变得有理想。最后我想对自己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6

最近看了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这是他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在他的演绎下,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阅读完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7

打开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拜读后轻轻阖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8

坚定自己的脚步

在大学时代就看过肖川老师的这本《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如今,真正做了老师的我,重新看了这本书,确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其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现象入手,分析其弊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笔者的理想教育。他指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和许多人失败的根源。

内容也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对于我印象最深的只是那一句朴素却掷地有声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不得不说,肖川老师的这本书给在迷茫中的我重新找回了方向,也重拾信心,也真正的让自己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是可以坚持的,我其实是正确的。

也许每个新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怀抱着理想,用一颗热忱的,斗志昂扬的心走向我们的工作岗位,却又不得不在现实中,在对付孩子的过程中,在琐碎的生活中,在繁琐的各种检查中败下阵来。我同样也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不得不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反思,在教育者的教育理想里,真的可行吗?当每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要对孩子们残忍时,我不得不想,这真的是对的吗?是自己所追求的吗?

那些历史教育理论真的不合理吗?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事实上,两者并没有冲突。在规范课堂常规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爱学生。

我希望当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时,他们不仅要带走知识,更要追求理想。虽然梦想与理想、理想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更是理想的火焰,我们的理想船就能冲破知识深蓝海洋中的波涛,驶向希望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