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人民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24

人民教育读后感(范文十三篇)。

作品是一本被大家公认的好书。这时候不妨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你心态的变化,快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了解“人民教育读后感”的相关知识吧,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解决问题!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1

1、 要有一个高尚的职业道德,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好老师,不仅要依靠他的学术影响力来影响学生,更要依靠他的人格塑造学生,让人们在阅读后接受教育。高尚的师的师一本好教材,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这份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到无怨无悔。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做出榜样,要言行如一,诚实守信。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相信你,才能不知不觉地学会做这样的人。就像我要求学生在早上抓紧时间恢复一样,我相信我能做到,学生也能做到,确实通过几天的带头人和模范学生。

三、用爱心浇灌每一位孩子的心田人们常说:爱生如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如果高尚的师德在教育教学中像溪流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那么爱就会让它五彩缤纷,一路歌唱。

教师从事的是良心的工作,肩上挑着建设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社会的嘱托,父母的寄托。教师对学生的无私之爱,包含着超越友谊的友谊;包含着高于母爱的母爱。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催化剂,是师生情感融合的接触点。

抱着一颗心,没有半边草,这就是教师无私奉献和爱心的典范。记得本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个后进生,他的学***很差,想放弃学习,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完成,甚至还抄袭别人的作业,当时看到此种情况,我气极了,真想责打他,但转念一想,他之所以这样做可能也有他的原因,不妨听听他的解释,通过了解我知道其实他也想学好,就是底子太薄弱了。于是我顺势利导找他谈心,举例说:

盆子破了一点小口,还可以用吗?答:可以。

用什么方法呢?a: 买粘贴面盆的纸。我的脸盆坏了,我就是这么做的。

是呀!盆子破了补了就变成好盆可以继续用,那学***了漏洞也可以补呀!你愿意补吗?

他点点头。经过我和学生们的鼓励和帮助这位学生的学***也越来越好,在一次运动会上他还得了奖,从此他变得自信起来,事后他非常感激我,还给我制作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花儿以它馥郁的芳香,作为对哺育它的大自然的回报,我就以我在学***进步向您表示感谢吧!

老师您辛苦了,您对我的厚爱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看到这张卡片,我知道我该怎样做,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浇灌每一个渴望得到甘霖的幼苗,让他们早点长成参天大树,现在我在我的学生身上用事实证明了爱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改变一切,让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4、 尊敬、理解、信任自己的学生教育家韩凤珍说,所有教育困难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的孩子;所有善于教育的孩子都是有很强自尊的孩子。教育就是尽一切可能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968OK.com

我们班有著名的学生。他们脾气暴躁,不遵守阶级纪律,旷课打架。影响很坏。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好几次。一开始,他很克制,但没过多久,他还使我行我素,这让我很生气,他的批评也更加严厉。没想到,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故意处处和我作对。

有一次,在课堂上,这名学生先是埋头趴在课桌上,一会儿又直起身体,拿本书转了起来,招致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回头观望。我没有打断上课,只是冷冷地盯着他看,他表显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不一会儿,他又拿出一张纸,给周围的同学**,纸上不知写了什么内容,惹得周围同学不认真听课。

我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怒气,把他从教室里喊了出来,严厉的批评了他,谁知他竟与我作对,先是冷眼看我,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后来竟然直接跑回教室了,让我无法收场。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一直在想:真的没有办法让他变得更好吗?

紧接着一天下午他又从学校**跑出去了,我十分恼怒,对他非常失望,但我抑制住激动的情绪,因为我知道,激动的情绪会影响考虑问题的周密性,而此时他对谁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且还会强词夺理,读后感《人民教育读后感》。所以我暂时把事情放在次要位置,以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我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一天晚自习,我借故把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我搬来一把椅子请他坐下,他眼睛盯着地面,一声不吭。

过了一会儿,我打破了僵局,慢慢地说:我应该先向你道歉。他猛得抬起头,吃惊地望着我。

我没有理会他的反应,继续说下去:以前的事,我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是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不该在气头上说一些挖苦的话,在全班同学面前伤了你的自尊心......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他打断了,他脸涨得通红地说:

老师,别这么说。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开玩笑,逃学,上课打架。。。我笑了:你错了,我错了。我向你道歉并接受你的道歉。

我想借此机会问他为什么学厌了。原来他父母已经离婚了,现在和他母亲住在一起。没有父亲的爱,他觉得生活很无聊,所以他对学习很感兴趣。

我同情地说:我不该问这事,伤你的心了!他倒笑着对我说:

不要紧!我妈还是很爱我的。只是她没时间关心我。

我见他还较乐观,话题就转了。我说:据我了解,我们班上不少同学的父母离异了,大部分同学仍然做的很好,但极少数的同学就不爱学习了,没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每天无所事事,比起做一天的和尚就撞一天钟来还不如,你觉得他们自尊、自爱吗?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故意摇头。同时我赞扬他有悟性,接着说:据我观察,你跟别的同学谈话时反应敏捷,有自已的独特的见解。

他听后很高兴。从那以后,我特别注意寻找他的闪光点,并给于他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后来,他真得变了。现如今已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

5、 宽容是爱,是教育,是美。有一个寓言:风和太阳竞争看谁能让穿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篷。冷风拼命地吹,想吹掉斗篷,结果游客反而裹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着那位游客,只一会儿的功夫,那位游客就自动地除去了斗篷,坐在树荫下纳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委婉的说服比强迫更为有效,言辞激烈、声色俱厉地批评只能让学生收缩防线形成自闭,产生逆反心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问题。作为老师应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良知和自省力。

六、多鼓励,多表扬,多做换位思考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应多用引导、启发、激趣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使学生从不懂到全懂。及时鼓励和表扬进步的学生。

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遵守适度,及时、公正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与学生坦诚相待,多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尊重他们,像朋友一样,做一个良师益友,而不是喋喋不休说教,要耐心地和他们谈心,理解、尊重他们,这样学生才能够乐意、心服口服的接受意见和批评。

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孩子的严父,慈母,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在学校,由于不同的原因会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帮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以朋友的身份来赏识和尊重学生,使学生把整个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用慈母之心、严父之态真心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让他们知道老师有多爱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灵。

八、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为了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孩子父母的重托,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搞好教学工作,精通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教师自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业务水平。教师对自己的业务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得过且过。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付诸于实践,使自己永远站在自己业务的前沿阵地上,同时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备有源源不断的水。

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准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的具备,具体反映在教师的道德观念、面貌和才智上。教师要爱好广泛,并了解多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对待学生经常注重严厉,但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相比,却缺少了力度和理论上的认识。

读了《人民教育》的许多文章后,我觉得有很多的话,让我醍醐猛醒,汗颜不已。也有很多话道出了我的心声,引起了我的共鸣。古人说:

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教师,受学生喜爱和欢迎是事业成功的起点。因此在以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克难奋进,不断创新,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靠自己人格魅力去感召和塑造学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材来。

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的征途,新的挑战,我有信心做的更好,真正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2

我是从2010年开始读《人民教育》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读了十几期了,其内容之真实,材料之实用,道理之深刻,真情之动人,让我获益匪浅。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这篇文章作者是孙双金校长,他提到: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并且作了深刻的阐述,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最深,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对书籍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不读书到想读书,从广泛地读到有选择的读,中文这个专业给我提供了知识的平台,给我创造了读书的条件,所以一直到我参加工作,我也不忘读书,而且还让我的学生读书,因为我从中获得了快乐。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有谁开卷了呢?又有谁开卷后得到益处了呢?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情而整天忙碌着,往往忽略了读书的时间,更有的人认为读书没有意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而孙权的一句话最终说服了他——“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意思是说,读书并不是要成为博士,而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历史,丰富内涵罢了。的确,读书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多么渊博的宿儒,多么有名的学者,只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素养,从中得到益处就可以了。

一、结合自身,有选择的读书

孙校长结合自身,认为应读“三种书”。其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他说“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孙校长的一席话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虽然自认为读了很多书,但有时还是觉得知识匮乏。有时想给学生讲点什么,但脑子里材料不够,有时是一个个片段,连不起来。究其原因,第一,读书时不够认真,光读书不思考,以致读完印象不深。第二,读本专业的书少。所以我更应该多读本专业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素养。其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孙校长说“学愈博,思愈远,学问逾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发开阔。”的确,读书越多,视野越开阔。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要读好本专业的书籍,还要读教育类的书籍。从中学习教育方法,明白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的规律。其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因为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哪个出自哲学家之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人才为最大己任,而培养人才就得先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就首推哲学了。因此,读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美好而有艺术,从教育人生走向艺术人生。

二、读书要学以致用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和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可有一些人,就是坚持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但我以为,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有用在哪里。一个人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在一个进取的、发展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知识、没有修养、没有往前走的意识,就没有竞争力了。你甘愿成为一个没有修养、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人,那么可以讲知识无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知识追求、有职业发展需求、希望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人,那么这个“读书无用”就不攻自破了。你把眼睛一闭,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珠穆朗玛峰,你可能这辈子都不需要了解珠峰,这辈子都不需要攀登珠峰,但是珠穆朗玛峰仍然耸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一些人坚持“读书无用”论,作为个人立场是可以容忍的,不认同人类的绝对价值,那是你个人的选择,但人类的绝对价值不会因为你个人改变。

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才能学以致用。

三、在书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读书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不同的事,有开心、也有不开心、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种种事情,每当我遇到心情不好或是不愉快的时候就会特想看书,读书让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一本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他人生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可以让你看到、学到很多你不懂的东西。可以让自己丰富了自己、升华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当阅读时,我会抛开一切的烦恼,就好像是被作者悄然的带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感觉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就会慢慢溶入到我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我幼稚的灵魂。潜移默化中我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我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

读书不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让你减轻负担。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令人陶醉的文字,其乐融融。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3

读《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教师发展》收获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实质是: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育的目的。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一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几乎亲历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各个时代和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加上他同时作为新文化运动战士、著名文学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的极其丰富而又相互交融的社会实践和人生修养,从而形成了他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教育思想最主要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不追求教科书式的抽象、静态的理论体系构建,而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植根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实践,与广大师生的教育与学习生活息息相通,不断地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懈地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以及传入中国的外国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并以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对中国现代教育的真知灼见,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叶圣陶认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作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一)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以育人为本,以兴国为旨,面向全体国民和每个学生,着眼整体人生和终身受用,培养能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习惯的现代中国人。

(二)教育的过程和本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会自学,以至坚持终身自学的过程,教育就是教人自我教育,同时教学相长,互相教育。

(三)教育的发展和重点:顺进化之理,应未来之需,充分发挥教育开创文化的功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实现教育自身的创新

(四)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确定的六大行为习惯:

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2、孝敬父母;

3、说了就一定努力去做;

4、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5、认真写字;

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这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应特别关注的,其目的就在于帮助督促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增强生存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2014年11月21日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4

开卷有益

读《人民教育》有感

承德县逸夫学校李凤荣

我是从2010年开始读《人民教育》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读了十几期了,其内容之真实,材料之实用,道理之深刻,真情之动人,让我获益匪浅。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这篇文章作者是孙双金校长,他提到: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并且作了深刻的阐述,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最深,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对书籍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不读书到想读书,从广泛地读到有选择的读,中文这个专业给我提供了知识的平台,给我创造了读书的条件,所以一直到我参加工作,我也不忘读书,而且还让我的学生读书,因为我从中获得了快乐。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屋”,开卷有益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有谁开卷了呢?又有谁开卷后得到益处了呢?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情而整天忙碌着,往往忽略了读书的时间,更有的人认为读书没有意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

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而孙权的一句话最终说服了他——“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意思是说,读书并不是要成为博士,而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历史,丰富内涵罢了。

的确,读书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多么渊博的宿儒,多么有名的学者,只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素养,从中得到益处就可以了。

一、结合自身,有选择的读书

梁校长结合自身,认为应读“三种书”。其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他说“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

”孙校长的一席话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虽然自认为读了很多书,但有时还是觉得知识匮乏。有时想给学生讲点什么,但脑子里材料不够,有时是一个个片段,连不起来。原因如下:一是读书不够认真,光读书不思考,使印象不深。

第二,读本专业的书少。所以我应该多读一些专业的书来充实自己的素质。其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

孙校长说“学愈博,思愈远,学问逾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发开阔。”的确,读书越多,视野越开阔。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不仅要读本专业的书,还要读教育方面的书。

从中学习教育方法,明白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的规律。其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

因为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语往往来自哲学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人才为最大己任,而培养人才就得先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就首推哲学了。因此,读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美好而有艺术,从教育人生走向艺术人生。

二、读书要学以致用

书籍是哺育灵魂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传承文明的桥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知识和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但有些人坚持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但我认为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读书有用。

一个人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在一个进取的、发展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知识、没有修养、没有往前走的意识,就没有竞争力了。你甘愿成为一个没有修养、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人,那么可以讲知识无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知识追求、有职业发展需求、希望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人,那么这个“读书无用”就不攻自破了。你把眼睛一闭,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珠穆朗玛峰,你可能这辈子都不需要了解珠峰,这辈子都不需要攀登珠峰,但是珠穆朗玛峰仍然耸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

一些人坚持“读书无用”论,作为个人立场是可以容忍的,不认同人类的绝对价值,那是你个人的选择,但人类的绝对价值不会因为你个人改变。

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才能学以致用。

我喜欢读书,读书可以让你品味人生的跌宕起伏,品味生活中的各种风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不同的事,有开心、也有不开心、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种种事情,每当我遇到心情不好或是不愉快的时候就会特想看书,读书让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一本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他人生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可以让你看到、学到很多你不懂的东西。

能让自己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读书时,我会抛开一切烦恼,仿佛我是被作者悄悄带到了一个新的文化境界。在无数个夜晚,我和一位长辈进行了一次安静而深刻的交谈,穿越时空和地域。

感到长者充满智慧和诚实的言语,他的思想将逐渐溶入我的心中,言语会敲打我的幼稚灵魂。潜移默化中我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我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

读书不是负担,但它会减轻你的负担。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令人陶醉的文字,其乐融融。

小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努力学习,利用他人,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书写更加美好的人生和世界。这也许是开卷的真正意义所在。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5

激扬生命放飞梦想

近日,我认真拜读了人民教育,深深地被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给我思想震撼最大的是郭思乐教授的关于“生本教育”这篇文章。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这就是生本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的基本定义是生命教育;学生本位教育的操作性定义是学生本位教育。要把教育定义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必须从现实的教育出发,激扬人的学习"天性",把学生的需要重新定位于学习者本身,而不是教育者本身。

为了实现“生本教育”,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1、 加强校本管理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我校的每年举办的科幻画活动,为每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插上了科学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孩子的创意力和创造力,又对倡导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与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学校对教师实行“人本管理”

学校鼓励、调动和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每位教师实现预定目标。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的价值、潜能、作用、行为、动机、需求等,关注教师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教师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最大化最优化,让我们每个教师既获得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又充满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三、对学生实行“生本教育”

1、班级的“生本管理”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孩子接触时间很多,班级总有很多琐事,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努力以“生本管理”为理念,坚持人本立场。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真正体现人本主义的特点,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案例:进入三年级,学习强度大了很多,我们班级的学生出现松懈的状态,而且课下各科老师也反映我班的家庭作业完成的不太好,部分同学出现不做作业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我采取了很多方法:说服型、强制型、激励型……可是收效甚微。

偶然想到了教师聘任制,所以突发奇想,能不能给自己的班级也实行聘任制?在班级宣读了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然后结合学生平时表现,聘出来四个组的8的组长,每组正组长、副组长各一名,组长在实行聘任组员制,各组长根据每一位组员平时表现与学习成绩评定优、良、中、合格、差的等几个等级。四个组比赛,一星期一小评,一个月一大评,在聘任中班长有权对不负责任的组长进行罢免,此招一出我们班级一改往日的沉闷慵懒的气氛,每一位组员都为自己能上岗努力着,班级出现了你追我敢的局面。

2、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1) 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创造出了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拥有最好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例如:

在课上经常会说“老师把你的板演擦掉擦掉可以吗?” “接受我这样的建议吗?”“老师就喜欢你们的认真劲儿!

”……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的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对于班上学生的回答,他们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维,畅所欲言,不论学生回答的准确与否都投以鼓励与信任的目光,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心理一直很放松,很平静,能大胆的想象与陈述,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我认为只有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注重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我们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教书,而是更加注重过程研究。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通过学习全过程的经历,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迁移,能力得以形成。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说自己的发现,通过自己的发现,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我想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课堂上学生们精彩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让我领悟到了“生本课堂”的重要性。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参与情感交流

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情感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否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上我努力用细心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合理地表扬和启发,还巧妙地循循善诱。例如:

学生不敢说或怕出错的时候我就对学生说:“课堂是你们的!”当学生的回答教师不需要及时给出评价的时候,就说“哦,这是你的理解”。

有的学生总结的很好可以说:“你看他多会总结呀!你看他多会动脑筋呀!

你看他多会观察呀!”等等,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

最后,我们期待“生本教育”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我们期待着通过“生本教育”,使我们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我们相信通过“生本教育”一定能使我们二小全体师生激扬生命,放飞梦想!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6

3、 在教育的舞台上,学生永远是主角。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生来进行,紧紧围绕学生的个体发展来决定,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实施,这已经是共识。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总是忘记了学生。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

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让老师少教,学生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7

立德树人

——在诵读古诗文中学做有德真人

中国古典是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基础。读古诗词对于提高人们的境界、丰富人们的内涵、开阔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诗文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韵味悠长、意境深远。

孩子在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中,不仅积累了文学知识,更从中明理得知,从圣贤大儒身上学做有德真人。

读古诗,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必须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在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中,我们发现习惯养成和诵读活动可以巧妙结合:以诵读习惯的培养、形成,影响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早、中、晚每天三次的诵读中,学生已经习惯每到诵读时间就积极主动地诵读诗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务力为艰”,这古训时时教育着老师们、孩子们勤俭节约。学生们在诵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了解到农民耕种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学校的餐厅就餐时,孩子们都将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浪费一粒米一颗粮。

在课间吃营养餐时,也可以避免浪费一滴牛奶和一个鸡蛋。孩子们也互相监督。当他们看到其他学生浪费食物时,他们会来告诉我:老师,琳琳又把馒头扔进了垃圾箱。

当我们班的学生诵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时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花坛里的花不再有人去摘,也不会再跑到花坛里去踩踏花草。

水抽完后,水龙头会拧紧,每一滴水都不会浪费。当孩子们在操场上看到垃圾时,他们会把它们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许多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从诵读古诗文中开始的。

诗歌表达愿望。孩子们从诗歌中理解情感和美德。

在经典阅读活动中,既要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经典中有许多道德名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将其落实于道德实践,对学生的自我反思和道德修炼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每天读古诗词都能有新的体验和新的感受。

他们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读懂了母爱的伟大;从“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中懂得了要珍惜时间;从“投我以桃 , 报之以李”中学会了互相尊重,知恩图报;从“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神”中懂得了阅读的重要性;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中读到了要感恩父母。在一次汉语口语课上,我问孩子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班上一个安静的小女孩说我想当厨师。我觉得奇怪的是,其他孩子说当科学家、警察或医生是一个伟大而成功的职业。我追问她为什么要做厨师?

她说:当我长大了,我不必每天为我做饭。我每天都得给他们做饭。这是留守儿童最简单的心愿,却深深地表达了她对祖父母的孝心。

多读优美有节奏的诗歌,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语语言形式的魅力,而且能让他们更喜欢学习汉语。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故可以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在学习《赠汪伦》时,我给他们讲了“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 的故事,学生被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经典美文诵读到了一定阶段,学生们就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是水到渠成的。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等。这些警世名言,或是一种规范、或是一种精神、或是一种品质,学生在观赏、诵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了教育,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也不断深化着道德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书是从业之基,道德乃做人之本”,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职责所在,立德树人更是学校和老师应该做好的。诵读古诗文是树人之根本。

在阅读古诗词时,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他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渗透着他们,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他们。古诗文像一阵硬朗的风,清新的雨冲刷着孩子们身上的唯我独尊、狭隘自私的小气,使他们树立起为他人、为集体、公而无私的信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长为有道德的堂堂正正的人,才能承担民族之大任,真正成为民族的栋梁,国家的希望。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8

——《生命的礼赞》读后感

文/杨井泉

谁都有过金色年华,谁都有美好回忆。比如撞到一个**,跳绳,提着灯笼,在除夕夜奔跑,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快乐记忆。我儿子悄悄的告诉他的姐姐:

太郁闷了,老师像看贼一样看着我们!和女生说句话,老师就怀疑早恋了,郁闷!郁闷,我怎么能当老师的孩子,只是有点不对劲,就带着老师说话!

老师是神,孩子也得是神啊!诸如这样的话语很多。这样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什么?

读了《生命的礼赞》,我发现,我们遗失了对孩子的尊重!

一、尊重生命

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脆弱的。5.12刹那间,那么多孩子的生命被夺走了。当一所学校升起时,我们看到的时孩子脸上的微笑!

看到流露在脸上的浓浓师生情!真情的表达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教师的长爱。

爱孩子就学会走近孩子的内心

孩子们性格迥异。有的上课喜欢表现——王岩。每次上课,他都会在教室里来回追赶学生,找出展览的缺点。

但是他却学会了分析。有的上课喜欢沉默——于东洋。每次上课,他都在静静地听别人讲话,很少说话。

但他问的问题很深刻。他学会了思考。有的喜欢辩论——孙建喜。每次上课,他总是问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但他可以亲自参加辩论,用多种方式思考。他学会了创新。

有的喜欢动手——王欢。在几何课上,她喜欢手工操作,从操作中寻找解决方案。喜欢表演的人可能不扎实,喜欢沉默的人可能会失去自信,喜欢创新的人往往会登峰造极,喜欢做事的人可能对代数的理解不够。

但是当我们把他们的心思猜透,让孩子教育孩子,就会挑起孩子们的学***。他们互相比拼,比教师空洞的教育不是更有时效性吗?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们空间

爱孩子,就要公正的评价

教师往往只注重学习,这也是力量的平衡。其实,公正的评价更能拉近师生距离。如果我们抛开成绩不谈,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就能成为好朋友。

但当业绩成为杠杆时,我们发现评价是扭曲的。我们也愿意去评价孩子们的进步,但我们发现,进步步敢上升到知识的上升。当进步的动机满足了知识的转移时,儿童的自我完善再次受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内心是痛苦的。

表扬孩子的进步是必要的,因为他长大了,进步了,所以应该被欣赏。哪怕2分钟后,他再次进入混沌。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创设安全课堂

孩子们不想上课,是因为他害怕课上出错。而我们的课堂一直在强调暴漏。有问题暴漏了才好解决。

但是,如果渗漏处理不当,会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这里提到的安全应该包括:情感安全、心里安全和身体安全。

二、尊重个体

尽管学生在学习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往往关注优生而忽略了其他。且看宋淑萍老师,因为适时表扬了一个爱打架的女孩子而改变了一个女孩子的一生。

刚接受2.1时,我还能做到大面积的辅导,现在呢,越来越多的睡觉族困扰着我,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尊重他们。王海顺在平移与旋转学习中,知识基本能掌握,也只因为我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展讲。

郭先生现在对几何学特别感兴趣,这也是因为他有几次机会谈论这个展览。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王伯南、辛佳佳呢?

因为我给的关注和尊重太少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奇迹。

人民教育读后感(二)

《人民教育》杂志,我认为它就是经典作品。陈琴在《“素读”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生邂逅的书籍,哪些作品曾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

那些作品能为我们的想象力打下深刻的印记,把种子能量蕴积于我们的深层记忆中呢?只有经典作品!”

《人民教育》,它高屋建瓴,前沿远瞻,它理论广博而精深,内容深刻而丰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每次拿到新一期的《人民教育》时,它那油墨的芬芳总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温暖,多次翻阅《人民教育》总能欣赏到教坛大师们的理论佳作。领略到名校名师的风采。

每读到经典之作时,更是豁然开朗,荡气回肠,如同醍醐灌顶,令我回味无穷。读“理论”篇时,使我了解到前沿的教学动态,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了最珍贵的教育第一信息。

在《以大气成就大器》一文中让我明白了要给学生打好的三个基础:一是身体基础,健康第一;二是品德基础,做人要宽容、阳光、向上;三是学***、知识要扎实,思维要敏捷。读“管理”篇时让我感受到教育专家们对教育的深度解读与**,犹如在聆听谆谆教诲,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积淀了学养。

于利伟老师的《走进教育丛林,捕捉心灵风景》一文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朴素平凡的爱情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蕴含着我和孩子们的快乐。

”班主任工作很平凡,但只要怀抱教育理想,用心去**,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充满无尽的创造灵性,让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育人的因子。读“教学”篇,那一篇篇带着浓厚讲台气息的、浸透着名师们心血的教育教学经验之谈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扉,令我受益匪浅。朱华贤的《期待“素课”》使我明白,课堂教学的气氛是宽松而随意的,态度是自由与平和的,不需一惊一乍,噱头连连,悬念迭出,也不必滔滔不绝,更多的是清淡、简介、自然,没有雕琢痕迹的,真实而原始的本色。

读“文化”篇让我了解到名师们的艰辛。吴心田老师的《使我终身愉悦的事业》一文使我明白了:“人生之旅,不管是顺利多,还是坎坷多,是阳光多,还是风雨多,或者顺利坎坷参半,阳光风雨共有,我想回顾人生只要是理智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在往事情景再现的时候,总会得到一些比当时更深的认识,或者产生一些新的感悟,甚至会莫名地得到一种新生。

通过对《人民教育》的阅读理解,使我深深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最出色的老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忠诚党的事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里,最核心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我是一名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为了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注意认真阅读学习《人民教育》,学习《人民教育》中新的教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竞争环境、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要热爱学生。这位老师是一位雕塑大师,但只有当他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他才能将其雕塑成一门艺术。从本质上看,学生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肯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读懂他们,只要我们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肯定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感到温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敞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这样,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就会有质的飞跃!

人民教育读后感(三)

——《最美的教育对话》读后感

读《最美的教育对话》一文后,我认为所谓的教育对话即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其中不仅仅是课堂的对话、校园生活的对话,更应该是师生内心世界的对话,而后者师生之间心灵上的碰撞才可称得上为”最美的教育对话“。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个眼神。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微笑与宽容,那样我们的学生会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温柔的提醒,那样我们的学生会为自己一时的马虎而羞愧;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鼓励与期许,那样我们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信任,那样我们的学生会更愿意把自己的心扉向老师敞开……相反,在我们身边太多的是教师尖锐、严厉、不耐烦、不理解的眼神,想象下在这样的眼神中成长的孩子内心又将会是怎样的呢?这又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个手势。也许我们摸摸孩子头的一个鼓励要比苍白的语言更能打动孩子内心;也许我们微微一笑为孩子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赞许,会更能让他们体验收获的快乐;也许我们拍拍孩子肩给出的”加油“信号,会更容易让他们扫除比赛前的紧张感;也许我们摆摆手和孩子打个招呼,会更能让他们感到师生关系其实是平等的。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句关切的话语。“孩子,来这么早,吃早饭了吗?”;“天冷,骑车的时候戴上手套”;“我相信你能做到”;“没听懂,不着急,我再给你讲一讲”;“没关系,给自己个机会,试一试吧”……相信这样简单朴实的话语,能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9

《人民教育》杂志,我认为它就是经典作品。陈琴在《素读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生邂逅的书籍,哪些作品曾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那些作品能为我们的想象力打下深刻的印记,把种子能量蕴积于我们的深层记忆中呢?只有经典作品!

《人民教育》,它高屋建瓴,前沿远瞻,它理论广博而精深,内容深刻而丰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每次拿到新一期的《人民教育》时,它那油墨的芬芳总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温暖,多次翻阅《人民教育》总能欣赏到教坛大师们的理论佳作。领略到名校名师的风采。每读到经典之作时,更是豁然开朗,荡气回肠,如同醍醐灌顶,令我回味无穷。读理论篇时,使我了解到前沿的教学动态,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了最珍贵的教育第一信息。

在《以大气成就大器》一文中让我明白了要给学生打好的三个基础:一是身体基础,健康第一;二是品德基础,做人要宽容、阳光、向上;三是学习基础、知识要扎实,思维要敏捷。读管理篇时让我感受到教育专家们对教育的深度解读与探究,犹如在聆听谆谆教诲,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积淀了学养。于利伟老师的《走进教育丛林,捕捉心灵风景》一文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爱。简单平凡的爱并不惊天动地,却蕴含着属于我和孩子们的快乐。班主任工作很平凡,但只要怀抱教育理想,用心去探究,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充满无尽的创造灵性,让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育人的因子。读教学篇,那一篇篇带着浓厚讲台气息的、浸透着名师们心血的教育教学经验之谈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扉,令我受益匪浅。朱华贤的《期待素课》使我明白,课堂教学的气氛是宽松而随意的,态度是自由与平和的,不需一惊一乍,噱头连连,悬念迭出,也不必滔滔不绝,更多的是清淡、简介、自然,没有雕琢痕迹的,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读文化篇让我了解到名师们的艰辛。吴心田老师的《使我终身愉悦的事业》一文使我明白了:人生之旅,不管是顺利多,还是坎坷多,是阳光多,还是风雨多,或者顺利坎坷参半,阳光风雨共有,我想回顾人生只要是理智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在往事情景再现的时候,总会得到一些比当时更深的认识,或者产生一些新的感悟,甚至会莫名地得到一种新生。

通过对《人民教育》的阅读理解,使我深深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最出色的老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忠诚党的事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里,最核心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我是一名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为了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注意认真阅读学习《人民教育》,学习《人民教育》中新的教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培养出应对社会竞争环境的、全面发展的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要热爱学生。教师是一位雕塑大师,但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时才能够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肯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读懂他们,只要我们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肯定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感到温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敞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10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对整个职业教育战线来讲,都是一件大事、喜事、盛事。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内容从五章四十条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条,由现行法的3400余字修改为10000余字,内容更加充实。新职业教育法完全保留了一条,修改了很多,新增了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者、法律责任三章,包括第六、十三、十七、二十、二十七、三十、三十二、三十五-三十九、四十三、四十五-四十七、四十九、五十三、六十二、六十五-六十八条等23条的内容。

修订的亮点有: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普职分流”需要因地制宜,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就业机会等与普通学校学生一视同仁,加快“一老一小”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设立基本条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七个亮点。

通过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每一个人在不同的赛道上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多措并举,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总体而言,《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将会实质性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全方面振兴。

上面就是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有感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11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和教师的一个庄严的历史使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就我而言,既要着重加强积累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

首先,作为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教师是精彩纷呈节目的主持人,是特殊的样板,她塑造着孩子们的思想和灵魂;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能使学生入脑入心,在心灵深处打下深刻烙印。古人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方的着装,风趣的谈吐,亲切的态度,渊博的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完美学生的修养。使他们感到舒畅,温暖,轻松;愿学,爱学。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老师的尊重感和信任感。

其次,作为教师,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和睦相处。老师怀有一腔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真心、真情得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双眸是老师在课内摄取信息反馈的一面面镜子。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关心,对差等生更用心去呵护。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优点,老师要细心寻找他们的闪亮点,多给予鼓励。善于发现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集体的温暖。真正做到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一个和谐的家庭。多教育,多鼓励,多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对善恶,真假,是非的辨别,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12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刘庆堂《人民教育》的内容之真实,材料之实用,道理之深刻,真情之动人,让我获益匪浅。

我有幸读了魏书生老师写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一文,魏老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辈子的追求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这篇文章中,我可以深刻理解魏老师的爱心和责任感。下面我把自己读后的一点点感受同仁们共勉。

1、 最好的老师必须了解学生。

书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言论:作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必须要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如此,才能成功的实施教学教育。

的确,我们的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就象是界上没有一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一个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是美国学者艾玛逊的名言,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或许不够重视,“了解学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秘诀”。教师理解、尊重、关爱学生,促进学生自尊的建立。

实践证明,自尊是人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将会促使他们努力地、创造性地学习,力争上游,不甘落后,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遵守纪律,积极完成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他的自尊心极强,总是做些出格的事,与同学相处不好,有时还故意与老师唱反调、作对。看到这些,作为老师,我很为他着急担忧,这样下去,怎么了得?决定还是联系他的家长沟通一下,在沟通中,看得出家长也意识到了孩子存在的严重问题,也表示愿意与老师合作,我也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了孩子的一些情况:

由于父母离异,他心里有阴影,自卑。他所做的是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了解这些信息后,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很关注他,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和他聊聊天,了解他的所思所想,让他觉得老师很关心他,很喜欢他,觉得老师是一个好朋友,可以和老师说悄悄话。及时地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当他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我就当着全班表扬他,肯定他,帮他树立自信心,让他觉得学习是有兴趣的,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后来,他认真做作业,写得越来越正确,成绩一步步提高。后来,他在中学入学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处理他的教育问题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学生。

2、 最好的老师应该是好学的老师。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我们这些承担传播人类文明使命的教师,知识更新的要求越来越强,面对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单靠一本教科书是很难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的。

记得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学而不厌”。

在陶行知看来,教师首先要有自我教育的意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天天学习,天天接受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读书和学习当作一种休闲,一种娱乐,把读书和学习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融入我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博学而受欢迎的好老师。

3、 最好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文中有一段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经典感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教师的模范作用直接影响到他所教的学生能否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也影响到了他的学生是否肯冒风险,大胆地去设想,去运用直觉思维……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不错,教师就如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刻下烙印,对学生学习、生活等习惯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候教师的一个细节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何其重要!对于此,我是甚为重视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塑造人类灵魂。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总是注意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学生的一面好镜子,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表面上看有些是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让学生从内心上真正地接受了一次教育,“亲身躬行”、“榜样示范”,远比大声呵斥、强行责令教育的效果好。因为我注重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学生自然是不易察觉的。教师就如一面镜子,教师的一举一动,时刻成为学生的参照物,深深的录进了孩子们的眼睛里,心坎里,时时让他们放映出来鞭策自己,督促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如果老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些琐碎的行为也会被学生模仿。

当然,要做最好的老师,还有以上几点,比如热爱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要不断反思,勇于创新;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等等,但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这个话题的一些看法。《如何做最好的老师》中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对老师境界的一种束缚。中国人有一句话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对论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只有不断的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追求更好,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追求更好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追求更好是终身学习的体现,追求更好是追求博学、追求课堂上的挥洒自如的体现。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13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有谁开卷了呢?又有谁开卷后得到益处了呢?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情而整天忙碌着,往往忽略了读书的时间,更有的人认为读书没有意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而孙权的一句话最终说服了他——“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意思是说,读书并不是要成为博士,而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历史,丰富内涵罢了。的确,读书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多么渊博的宿儒,多么有名的学者,只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素养,从中得到益处就可以了。

一、结合自身,有选择的读书

孙校长结合自身,认为应读“三种书”。其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他说“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孙校长的一席话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虽然自认为读了很多书,但有时还是觉得知识匮乏。有时想给学生讲点什么,但脑子里材料不够,有时是一个个片段,连不起来。究其原因,第一,读书时不够认真,光读书不思考,以致读完印象不深。第二,读本专业的书少。所以我更应该多读本专业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素养。其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孙校长说“学愈博,思愈远,学问逾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发开阔。”的确,读书越多,视野越开阔。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要读好本专业的书籍,还要读教育类的书籍。从中学习教育方法,明白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的规律。其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因为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哪个出自哲学家之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人才为最大己任,而培养人才就得先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就首推哲学了。因此,读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美好而有艺术,从教育人生走向艺术人生。

二、读书要学以致用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和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可有一些人,就是坚持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但我以为,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有用在哪里。一个人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在一个进取的、发展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知识、没有修养、没有往前走的意识,就没有竞争力了。你甘愿成为一个没有修养、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人,那么可以讲知识无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知识追求、有职业发展需求、希望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人,那么这个“读书无用”就不攻自破了。你把眼睛一闭,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珠穆朗玛峰,你可能这辈子都不需要了解珠峰,这辈子都不需要攀登珠峰,但是珠穆朗玛峰仍然耸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一些人坚持“读书无用”论,作为个人立场是可以容忍的,不认同人类的绝对价值,那是你个人的选择,但人类的绝对价值不会因为你个人改变。

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才能学以致用。

三、在书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读书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不同的事,有开心、也有不开心、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种种事情,每当我遇到心情不好或是不愉快的时候就会特想看书,读书让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一本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他人生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可以让你看到、学到很多你不懂的东西。可以让自己丰富了自己、升华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当阅读时,我会抛开一切的烦恼,就好像是被作者悄然的带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感觉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就会慢慢溶入到我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我幼稚的灵魂。潜移默化中我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我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

读书不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让你减轻负担。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令人陶醉的文字,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