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回到原点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02

2024回到原点读后感。

本来很多生活中不会做的事情,通过读书就可以运用书中的知识来克服遇到的生活困难,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读后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读后感怎么写才精彩?OK语录网的千挑万选推荐这篇有深度的“回到原点读后感”,阅读之后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1)

勤恳耕耘方能满怀收获

刚看这本书的书名眼前顿生困惑,时下教育改革创新如火如荼,为何作为教育界先锋的窦桂梅老师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呢?都说回头草不要吃,为何要吃回头草?我脑子里的困惑是我读这本书的动力。

窦桂梅老师说的教育起源是什么?读完整本书,个人也就抒发一下自己的拙见:回到教育的原点即勿忘初心。

无论教育改革的现状如何多样化,作为教师的素养都必须保持。

桂梅老师主要围绕以下四点写下如何回归教育本源:回归素养;回到课堂;回到制度;回到教育。窦桂梅先生不是要反对教育改革创新,而是要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

做为一名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窦桂梅作品的原源。自己才刚要出脚,还达不到窦桂梅老师的高度,还未出发就没有所谓的回归。只当做是窦桂梅老师给我这个即将开始教育旅途的人儿的宝贵意见吧。

作为一名教育舞台上的新手,如何让自己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我从窦桂梅老师的笔下看到了这些出发点:从提升自我素养开始;从努力上出一堂堂眉目清秀的课开始。

看了窦桂梅先生写的关于提高自我修养的一章,我感到很深。句句在理,段段真诚!教师的基本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

一、多读书,在读书中经营生活

读完窦老师的这本书,可以说出现最多的话语便是劝当下的年轻人多读书。书中窦老师是这样总结的:“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读书,无以教;不读书,无以言”。

得出这样的结论可见窦老师对读书有很独到的感受。在书中窦老师列举了从小到大所看的书目,印象最深的是窦老师的读书启蒙经历,她对书的热爱源于小时候的小人书,**并茂的小人书让窦老师知道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中的乐趣,为以后养成了爱读书打下了基础。阅读门一旦打开,便失去控制。

都说书中自有**屋,确实,他的价值会让爱读书的人一直追寻下去。最可贵的是,自从教书以来,不管窦老师有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不断地读书。作为一名教师,窦老师的课堂能让人感到春风习习。我想这都要归功于窦先生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个管理者,窦校长能够带领着老师们不断创先,走在教育的前端,我想也跟窦老师的广泛阅读离不开。读书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精神感受,而且可以滋养我们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不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呢?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2)

《回到教育的`原点》得到这本书是在一次偶然的听课过程中。听完她的课也让我情不自禁地翻开这本书进行潜心阅读。名师的风采总是那么得吸引人!文中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眼,从走上教师的岗位已有揣摩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需要掌握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需要关心周围的生活等等。上好一节课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艺术品的展示,可以有美妙的享受,有深远的影响。

从这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有阅读,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几遍。”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自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开始,阅读却越来越远离我,究竟是为什么?没看这本书以前我堂而皇之地用没有时间安慰自己。可在《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里,我却看到了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披衣裹被,捧书卷、闻墨香的窦桂梅老师的样子。我想自己必须做个深深的检讨。因为我的读书意识还很淡薄,读书还没有成为我的生命需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书香满园的地方。我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给自己拒绝阅读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拯救教师的阅读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3)

区振兴阅读评选活动,激发了我再次读书的热情。本校图书室的“小”而“闭”,使我想出到中心校图书馆借书来读,反正教研活动总要去的。开学初,在书架中寻找,“窦桂梅”三字映入眼帘,《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此摆放案前。

断断续续的读,做摘抄笔记,计划六月前读完,5 月 22 日晚,与灯下写此读后感。

一、 读书——“不管怎样,总要读书”

“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想必窦老师的这句话大家都熟记于心。“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活方式”,我也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语文老师教给孩子的是母语,内涵着的是母语文化、民族文化,我们肩上担负着是民族文化的传承!现实课堂中我们有没有对母语教学的简单甚至粗暴?答案是肯定的。如何改变?惟有读书!知识成倍的更新,我们当初的哪一点老底早已落伍。读书中,我们将从经典那里汲取根部的营养,读书中,我们将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并在理想之路上渐行渐远。

我庆幸,我还是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我还是一个努力指导孩子读书的老师。读书,让我对工作还抱有一份热情,让我对生活也体会更多。无论如何,我还会读书。

二、 阅读——主题教学的精华

窦老师在“三个超越”的概念之上进一步提出“主题教学”的概念。

“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词语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词语称之为‘主题教学’”。围绕主题教学,窦老师在她的清华附小开展了“共读、共教、共写,共同成长”的系列活动,诠释了主题教学的内涵。根据现在我对苏教版教材的简单理解,我们现在的单元教材就有一个主题的因素。然而我们整合时并没有像窦老师他们那样解读的透,拓展的深。如何做到深入主题备课,关键还是我们老师的内涵要丰富,这就需要多读书,增加自身的文化素养。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4)

回到原点读后感

1、在人生这段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也相应的失去了很多……。不过这都源于出生,因为还有死亡,所以兜兜转转,又会回到原点。这就是所谓生命的轮回吧。

2、它的意思是转了一圈,重新开始。如果是在感情中对方和你讲了这样的话,那也就是对方在暗指想和你分手,重新退回原来的朋友关系。

3、如今我有一次回到了原点,往日的一切都已是过往,不值得留恋。道路再长,也会找到入口;河水汹涌,也因有源头的动力;坐标再长,也要以原点为中心……而事物呢?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而“系铃人”恰是那个系铃的原点,解此铃还非他不可。

4、归零【guīlíng】

5、谢邀回答。

6、我们每个人从陌生开始,故事的最后又难免变成熟悉的陌生人。人生所有猝不及防的相遇,都好像是蓄谋已久的离散。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圆,兜兜转转,最后终究会回到原点。

7、意思是以前做的工作都没有意义,重头再来。

8、回到原点,不要放弃每一个“原点”。

9、释义:回到0的状态,这样可以重新输入数值计算。

10、当你因某事而烦恼时,请静坐下来仔细考虑,细心回想,为何你的心会此烦。回到事情发生的原点,将思绪理清,用理智战胜情绪,勇敢的去面对现实。

11、反义词:

12、人生的确有点像一个原,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圆还是椭圆,但是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因为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像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也没带来,什么也没带走。

13、“原点”的意思是任何一个随意的零点,由该点计算数量。“回到最初的原点”中的“原点”的意思是起点、最初点。

14、只要你愿意,脚下的任意一刻都将会是你的原点。——题记

15、迈出脚下的步伐,不要羡慕坐标的“原点”,不要嫉妒江水的永恒不断,更不要在意路口的拥挤。而要欢喜,快乐,感恩你的原点就在手中,在你需要是,饺子按任意一刻都将是你成功的原点。

16、近义词:

17、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指循环往复。周:环绕一圈;复:又、再。

18、一去不复返

19、比喻所走的道路或者经历的感情,又重新回到开始,没有任何发展。回到原点,可以理解为重新开始,忘记以前的不愉快,重新再来一次。

20、做题时,若在中间无路可走时,请回到原点,仔细审题,从头检查自己在哪一步出错。就如破案,如不会到案发现场,警察又怎会找到蛛丝马迹,从而追中到底,将犯罪绳之以法。

21、原点【yuándiǎn】

22、事物的“原点”是抽象的概念,但也是具体的。人生道路,有数不清的事物发生于你的身旁,有欢喜,有悲伤,有无奈,有纠结……无论怎样,我们都得面对,去解决问题。因为世界唯有真正地面对,因为没有真正的逃避。

23、造句:让我们归零开始。

24、正犹如我俩的相遇。因为孤独,我们之间才会相逢。相互陪伴,彼此取暖,短短的十二三载后,你长眠于地下,而我孤独地苟活于人世!兜兜转转,彼此又重新陷入了孤独!

25、是指走了一圈或工作了挺长时间,结果却归零了。

26、考试过去了当我们结束考卷的最后一秒过后,我们又重新回到了起跑线上迎接新的知识。排名过去了,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法代表成功的结果。唯一可以证明的只有我的汗水并未白白的付出,我得到了我收获的果实。

27、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28、也就是说你不管经历了什么,最终还是你最初的你

29、坐标的中央是远点0,因数的排列而向两边扩散,而人生的原点同样是“0”不同的只是我们的岁月无法倒流,永远也不会像数一样有”负”。

30、到远点,就是回到漫漫征途的起点,回到安身立命的根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回到原点,其目地,无非是从头开始。

回到原点读后感

31、zhōuérfùshǐ

32、周而复始紧缩式;作谓语;指循环往复。

33、指的是回到了最初开始的地方

34、循环往复、终而复始、循环不息

35、不完全正确如果只是指人生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具体事情,那么可能是在回到原点,但是人生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过程,会不断向前发展,并不是只绕了一圈就回到原点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要停留在过去,而是继续向前发展

36、关于回到原点的词语:归零、复位、重来、复原、恢复。

37、《文子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

38、周而复始

39、而另一方面,人与人的相遇也会兜兜转转归于圆点。

40、何谓“人生”?我认为:出生、老去、死亡,这是一个或简短或漫长的一个过程。

41、意思是经历了很多东西,反反复复遇到了很多人之后,又回到了起初的那个起点,又遇到了最开始的那个人。

42、造句:一切重回原点。

43、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一切还是像从前一样,一无所有也一无所获,感觉这些年的时光都已白白浪费,以前觉得最坏的结果不过回到原点,现在觉得最可怕的是兜兜转转那么多年还是回到了原点。

44、形容又回到圆点的成语,周而复始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5)

自从有了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的读书时间就被无情地挤占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成了我这一年来唯一一本精神食粮,精神饥渴程度可见一斑。因此,放下书本,其中精彩的语句却久久舍不得放下。例如:1、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2、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3、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4、呼吁当下的教师、孩子,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要从功利阅读转向兴趣阅读,从强迫阅读转向意志阅读,从职业化阅读转向专业化阅读……

书中一个个关键词,比如读书、实践、反思、积累、共同体……每一个都给我枯竭的思想以洗礼,给我敲响警钟,为我指引方向。

关于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而反思一下自己,除了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和自己闲暇时随手翻阅的小说、杂志,向窦桂梅老师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读书少之又少,这就难免会造成语文课上的评价语言缺乏语文味,文本的挖掘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引领难以全面到位。

关于反思——每日三省吾身

窦桂梅建议青年教师要写教学日志,叶澜老师也说,一个老师上十年课不一定能成熟起来,但写一年的教学日志却肯定能成长起来。写日志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用来记录和澄清自己思路的方法,也是洞察和澄清实践意义的方式。教学日志有利于分析、认识、改变和超越自我,是一种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成为教学实践智慧的源泉。回想一下过去在七小,学校要求每两周写一篇教育随笔,当时很多人怨声载道,自己也有时因为工作忙而把它当成一项负担,但是两年下来,班级管理的经验、公开课前的打磨、教学过程中的精彩和遗憾,能记住的微乎其微,而几十篇、几万字的教学反思,无疑成为了最最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关于共同体——“既没有自己,又提升自己”

共同体是让你“既没有自己,又提升自己”,这一概念对我来说非常新鲜。一直以来,集体备课常常成为为应付检查而临时编造的材料。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文章,才意识到做“一支铅笔”的重要性。

在任何团队,我们都要做这样的铅笔。只有被一只大手握住,你才能书写生命的记忆。没有环境也就没有磁场,学习的笔就会散漫无边,你会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必须融入学科组或学校的“场”,去感受它的强大力量。我们的学习需要严肃的约定,绝对不能“怎么都行”。融入共同体的学习,就是摆脱“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局限。

教师如果没有融入一个共同体的热情或经历,而只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教师们会各干自己的事,或把工作当做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样,教师的幸福感自然无法找到,更谈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也就谈不上事业的幸福感。这样,我们将在“自以为是、各自为政”或“得过且过”中,丧失自己的“命业”。

正如书的封底上摘录的那样,“阅读、反思、合作都是一种习惯,一种卓尔不群的好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既是好习惯,便当坚持。”读后感》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6)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那么要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者呢?窦桂梅老师在《回到教育原点》一书中告诉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者,要先学会阅读与反思。

窦老师的阅读之旅,由小人书叩开阅读之门,由报纸杂志开启视野之窗,而后由阅读名著走向精神成熟。几年来,记载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正是由于阅读的不断沉淀累积,使窦桂梅老师最终能谱写下美妙动人的教育华章,成为青年教师的领路人。

所以教师要多读书。读书多的未必能成为优秀教师,但不爱读书、不善读书的肯定成不了优秀教师。窦桂梅老师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如同海绵吸水一般不断吸收。不说“给人一杯水,自己就需要一桶水”的角度来说,单是从教师自身的良性发展层面看,读书也同样是一种提升自我,充实人生的首要因素。无论是研读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还是阅读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读书,我们丰富了自身,也开阔了自身,驰骋古今,神驰天地。

如果说阅读为窦老师提供了登高远望的平台,登上了巨人的肩膀,那么反思则一次次地让老师回到原点,挖掘自己的心灵,并把它彰显出来。在书中,窦老师提到,我们这些小学老师做到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在清醒后的清理与整理中,不断给自己的专业增进精神营养与生命美容,也因此成就了自己的“美丽容颜”。

“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可见,在教师生涯中,动笔显得多么重要。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书香满园的地方。而现今,阅读越来越远离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感受到了捧书卷、闻墨香的窦桂梅老师的样子,深深感到惭愧。“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在教学路上,我希望自己能不断阅读和反思,立德树人,体会教育的幸福,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7)

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成了我这一年来一本精神食粮,精神饥渴程度可见一斑。因此,放下书本,其中精彩的语句却久久舍不得放下。例如:

1、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2、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3、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

4、呼吁当下的教师、孩子,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要从功利阅读转向兴趣阅读,从强迫阅读转向意志阅读,从职业化阅读转向专业化阅读……

书中一个个关键词,比如读书、实践、反思、积累、共同体……每一个都给我枯竭的思想以洗礼,给我敲响警钟,为我指引方向。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8)

以“真”语文浸润学生的心田

臧克家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好朋友。我想说,读了《回到教育原点》,就是遇上了一位良师。窦桂梅老师在此书中所呈现出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折射出的是教学专家的深度与广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教育大家的激情与深情。

全书的第一章“回到素养,核心素养的养成”开宗明义,为我们现下迷茫的语文教学状况把了脉、开了药。尤其是“凭良心教书——我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部分阐释,让我对语文老师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更深刻的理解。

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窦老师的凭良心教书,就是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回归一个“真”字。

回归语文老师的真正身份。窦老师在“回到素养,核心素养的养成”中如是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今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教语文的”和“用语文教人的”不是文字上的游戏,而是从任务到使命的转变。

有一位普通小学语文老师曾发出这样的声音:“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句话蕴含了太多的教育理解、课程理念和教学观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霸气十足的呐喊,更是对语文老师责任与使命的宣昭。

一直以来,我都是把“语文”和“数学”“体育”等学科一样,看着是我教学的一个科目,备课、上课、作业、考试,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现在,我得反思,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有什么不同,语文老师应具有什么素养,语文老师应怎样教自己的学生,语文老师应担负起怎样的使命和责任等这些问题,努力追寻窦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这样的理想,尽力消除有人对语文老师“视野不宽、底蕴不厚、修养不足、情趣不多”这样的四“不”评价。如果是这样,这就是汉语教师真实身份的回归。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呢?窦老师在文中提到“三个素养”——语言素养、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是对语文老师应备素质的最好概括。

我们工业园区实验学校重教育教学质量,重教师队伍建设,重教学研究,重可持续发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老师业务素质提升的路径。教研组成员轮流说课、每周一次抽签即兴演讲等,这些活动可谓是“提纲挈领”地抓住了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关键,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对于我们语文老师素养提升更是非常好的契机。

窦老师认为,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走中,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对于语文老师的而言,素养的获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自身发自内心的读书的渴望和行为。

多年前,我们在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对“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总会不假思索地向学生解释为“紫色的云雾”。后来,一位朋友经过大量阅读、求证,了解了李白与道教的关系,便大胆推测,李白在写此诗句时并非简单描写云雾的颜色,他是使用了自己的“心里色彩”——紫色,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这里的“紫烟”已经赋予了隐喻的宗教意义的色彩,可以理解为祥瑞的云烟,是诗人对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庐山美景的美好想象。这种收获绝非巧合。这有赖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汲取营养,最终滋养我们的教育对象。

回归语文学科的真正面目。语文是什么?任何关于“语文”的定义都是抽象且干瘪的。

最普遍的理解是汉语是一种语言,听、说、读、写。而窦老师认为,语文是一种方式,“不仅仅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这种具体直感的表述道出了对“语文”理解,拂去了语文这颗璀璨珍宝上飘落的尘埃,使我们越发看清她的真实面目。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涉猎的知识范围远远超出语言文字本身,语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融入了语文的灵魂:价值观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萌发。要教会学生使用好人际交流的工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窦老师认为,衡量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两者都依赖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而前者是前提。可见,语文学科标准的价值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中,时常出现“舍弃了语文的本、偏移了语文的位”一些现象。公开课、研究课特别是平时的随堂听课,一些老师把如《军神》《小鹰学飞》《孔繁森》等这样的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的,把《水上飞机》《曹冲称象》等课文上成科学课的屡见不鲜。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离开了语文的位置,失去了语文的味道。

基于对窦老师观点的的理解和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终身学习的起始阶段这样的定位,我认为,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考试分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初步学会了学习,是否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赠送给学生的三大礼物。

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学习兴趣的体验。无需详细说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是让学生获得学习兴趣是值得的。记得以前识字教学时,按教材编排、教参要求对汉字的结构、笔顺等进行分解、分析,强化学生记忆,学生学的索然无味。

后来,我反思并认为学生一定对汉字感兴趣,于是在后来的识字教学中改变了教学方法。比如,我会举一些字例引导学生:“休”字,就是人走累了,倚着一棵大树(木)休息;再看“笑”和“哭”,多看看这两字,会不会发现,“笑”字是不是像喜上眉梢、喜笑颜开的神情?

而“哭”是不是就是一种伤心不已、泪流满面的样子?小学中高年级有一个英语班。我会找机会问,英语好还是我们的汉语好?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说英语的许多优点。

我仍然肯定英语的主要优点,但我将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们感受和思考。其中,我曾举过这样的例子:一只精美的茶壶,环绕壶身均匀分布这样秀美的五个汉字----“可”“以”“清”“心”“也”。

问学生,这五个字是一个句子,怎么读?学生热烈讨论,结果得出一个令他们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管以哪个字开头都可以连成一句话!

以上事例中,学生领略了汉语的独特魅力,感悟到中华文化的精妙,张扬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回归语文教学的真正状态。窦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她还在援引有人对语文教师的评价时说,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缺乏洞察力和创造力,智慧薄弱,以身作则,教学缺乏深度和厚度;育人乏术,艺术性很差,等等。这些说法虽不中听但较中肯。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更加活跃,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一些有志于教师不甘示弱,这应该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舶来很多思想,嫁接到语文教学课堂,搞得课堂剩下的只有“先进“的理念,好端端的语文课乱了,没了章法、没了意蕴。

在现实中,特别是近几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变化,这使得流失的语文教师更加无所适从。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这方面有很多见解。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推进,许多学生进入了课堂。上课时,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研究课,执教者对能用的多**用至其极,课堂上光、电、声、影交相辉映,热闹非凡,教者点点鼠标、按按遥控器即可,不需要板书一个字,不需要朗读一句话,学生也像看场免费大片,获得了很震撼的视听享受。这是语文课吗?

再者,有些老师动不动就把文本一些内容用幻灯或**展现,生怕浪费了多**。其实,我们每个老师都有体会,文字能激发起读者太多的美妙的想象,再精美的幻灯片、**资料也代替不了读者(学生)的想象,反而会束缚、定势甚至固化他们的想象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什么样的**或幻灯能把这样的意境表现出来?唯有学生的想象。

语文教学中,也有的教师把“诵读”当作了贬义词,与死记硬背划等号。据窦说,触摸母语的最好方法是阅读。要成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先学会大声朗读,然后才能谈论如何培养能大声朗读的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人类教育只有一种原始的方法,那就是背诵。尤其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但是反省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多少老师愿意花时间让学生阅读呢?

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一提到诵读就联想为古代私塾里那些闭着眼睛、摇头晃脑、“有口无心”的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儿童的阅读水平正在下降,这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感觉。

除上述现象外,在作业和试题的评价上也会出现一些偏离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的现象。

某校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这学期,我们在课本中不少形象鲜明的人,有( )的司马迁,有( )的爱因斯坦,还有( )的海伦。凯勒 。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有学生填“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因与标准答案不符被判错误。

再如,某老师课堂上让学生选“宁可……也不……”或“与其……不如……”给“他们想,( )丢了性命,( )投降敌人。”这句话填空。有些学生是这样填写的。他们认为向敌人投降总比丧命好。

老师当场就把答案判断错了,并批评学生心里有问题。我们姑且不说思想有没有问题(因为是“他们”想,而不是该学生想的,鬼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回答是没有问题的。

《新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非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的多元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影响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以上两个课堂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信奉教学大纲,坚守“标准答案”,强调价值取向,忽视学生个体,违背语文规律,迷失了语文教学的真实状态。

写到这里,细细想想,《回到教育原点》对于我来说确实既为诤友更是良师。她让我反思了当语文教师的不足,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从多方面努力提升我的语文专业素养,让“语文”真正根植于中华文化这肥沃的土壤,让“真正的语文”浸润孩子的心田。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9)

的等待和细心。

三。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望,你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要强调个人的发展和竞争,就必须依靠环境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沟通、倾听、同侪理解、支持,减少孤立造成的个人行为。

四。似乎责任心很强,但艺术性很差,似乎很优秀。其实问题很多,自我感觉好,反思能力低;一手好,口才好,文章好。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不仅是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而且是用书面语言朗读教材的声音。这些都是汉语语音,反映了语文教师的基本语文素养。

5、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

6。当我们踏上黑白字的阶梯,写下我们所教、所读、所悟的东西时,我们会发现,读人民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正的字,成就了我们专业素质的提高,成为教学的结晶和标志。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乃至写作方面的专业发展记录,实际上是其专业素质提高的足迹。

7号。我们呼吁老师和孩子们在阅读中管理自己的生活,与书籍成为朋友。从功利阅读到趣味阅读,从强迫阅读到意志阅读,从专业阅读到专业阅读。 窦桂梅是当今语文界的一个标杆,一位并不是专科出身的老师,走到今天的这一步,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她的光环,她的荣耀,她的成功,其实,在窦老师这么多成绩的背后,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

她付出了多少呢?她的课堂是灵动的,充实的,朴实的,扎实的,充满激-情的,让人回味的,让人向往的,她的深度,她的厚积,都深深打动了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

她认为:

一个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深厚的专业知识、广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龋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

这种阅读是真实的、实用的、快乐的。 “备课,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俗话说:

教要成功,备要当先。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窦老师在课堂上指尖所掌握的轻松自然的教学技巧,不是她天生的,而是她深刻备课的结果。

1、初读教材和参考说明。

2、通读原著和作者生平。

3、选读原著和相关评论。

4、再读教材并确定主题。

5、确定教学基调和策略。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很多触动。就这样一读再读,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

以“读者”身份挖掘课文的“原生价值”后,还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正是本着这样严谨的教学态度,走上了教学之路。因为窦老师认为: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每一堂课都有专业意识和敬畏之心。因为我们老师交的每一堂课都是专业时间,而我们的孩子交的是宝贵的生命时间。对此,我感到无比汗颜。

随着信息获取的便利,我们现在的备课方便多了,网上很多现成的教案,都为我所用,“拿来主义”成了“理所应当”。似乎一旦离开了网络,大脑就不会思考。备课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再到突然意识到,再到记忆,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我们的生命将不止一个砝码。

我们的视野将由线到面,由窄到宽,从而被拉向更深更宽的空间,这就是破茧成蝶的幸福!

工作计划书格式

工作计划的格式应包括标题、文本和结算。

1、标题

计划的标题有四部分组成:计划单位名称、计划期限、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一般有以下三种写法:

(1)四种成分完整的标题,如《××村二oxx年规划要点》。其中“××村”是计划单位;“二oxx年”是计划时限;“规划”是计

划内容摘要;“要点”是计划名称。

(2)省略计划时限的标题,如《xx省xx公司***x计划》。

(3)公文式标题,如《xx省关于二oxx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计划单位名称,要用规范的称呼;计划时限要具体写明,一般时

限制不明显的,可以省略;计划的内容应当标明计划所针对的问题;计划的名称应当根据计划的实际情况准确使用。如所订计划还需要讨论定稿

或经上级批准,就应该在标题的后面或下方用括号加注“草案”、“初稿”或“讨论稿”字样。如果是个人计划,则不必在标题中写上名

字,而须在正文右下方的日期之上具名。

2、正文

除了编写指导思想外,一般还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这是计划的灵魂。计划就是为了完成一定任务而制订的。目标不仅是计划的起因,也是计划的方向。因此,计划应根

根据需要和可能,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要求。任务和要求要具体明确,有的还要明确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

(2)措施。要想知道什么时候实现目标和任务,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这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措施和方法主要指达到既定

目标需要采取什么手段,调动什么力量,创造什么条件,消除什么困难。总之,要根据客观条件,统筹安排,将“怎么做”写得明确具

体,切实可行。

(3)步骤。这是指执行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每项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都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许多联系,常常是在它们之间

是互相交错的。因此,订计划必须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应合理安排。而在实施当中,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哪是重

点,哪是一般,也应该明确。在时间安排上,要有总的时间限制,每个阶段的时间要求,以及人力、物力的安排。这样,使有关单位和

工作人员知道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工作能做到什么程度,力求主动、有序协调。

执行希望,需在正文的最后写出,为计划的结尾部分。但是,这一部分的内容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3、落款

在正文末尾下方,是计划制订的日期(如果标题不包含作者姓名,则应在此处注明)。此外,如果计划中有**或其他附件,或需要复制

报抄送某些单位的,应分别写明。

怎么写工作计划(格式)

工作计划格式:工作计划一般分为标题、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1)标题。由单位名称、适用时期、内容和文种构成。

(2)正文。由前言和计划事项构成。

一。计划的前言应当简要说明制定计划的目的或者依据,提出工作的总体任务或者目标。前言常用“为此,今年(或某一时期)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作结,并领起下述的计划事项。

2.计划事项,是总的计划下面的各个分计划项目。这部分一般要分项来写,有时,大的项目下有小的项目,大的项目是一个大的方面要做的工作,小的项目是在大的方面要做的每一项工作。

工作计划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打算。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具体格式如下:

1.计划的名称。包括订立计划单位或团体的名称和计划期限两个要素,如“××印刷厂团委____年度工作计划”。

2.计划的具体要求。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3.最后写订立计划的日期。

(二)工作计划的内容。一般地讲,包括:

1.情况分析(制定计划的根据)。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2.工作任务和要求(做什么)。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

3.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怎样做)。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制订好工作计划须经过的步骤:

1.认真学***上级的有关指示办法。领会精神,武装思想。

2.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3.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现实情况,确定工作方针、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再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环环紧扣,付诸实现。

4.根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困难,确定预算克服的办法和措施,以免发生问题时,工作陷于被动。

5.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并分配力量,明确分工。

6.计划草案制定后,应交全体人员讨论。计划是要靠群众来完成的,只有正确反映群众的要求,才能成为大家自觉为之奋斗的目标。

7.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计划。计划一经制定出来,并经正式通过或批准以后,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继续加以补充、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切合实际。

年度工作计划格式

作计划是一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打算。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一)工作计划的格式:

1.计划的名称,也就是标题。内容包括订立计划部门的名称和计划期限两个要素,如“团委××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或者“工作计划——团委××部门××年度”。

2.计划的具体要求。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时间、内容,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3.最后写订立计划的日期。

(二)工作计划的内容。一般地讲,包括:

1.工作背景,也就是情况分析(制定计划的根据)。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本部门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2.工作目的,指的是工作任务和要求(做什么)。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

3.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怎样做)。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制订好工作计划须经过的步骤:

1. 认真学***上级的有关指示办法。领会精神,武装思想。

2. 认真分析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10)

捧读《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教育的原点在**,作者为什么如此热切地呼唤教育的原点?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忘了出发的目的。

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再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时,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作者从“素养、课堂、制度、教育”等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回到教育原点”的核心要素,而关于“原点”之灵魂,作者有这样的阐述:“我们很多时候忘记了教育是立人的,忘记了教育中民族精神才是我们的魂魄,一旦我们丢失了教育之魂,我们的教育就难免形销骨立。

”说得有些毛骨悚然,但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今,教育的口号似乎越来越响亮,越来越人性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的行为却越来越急功近利,与口号背道而驰,似乎永远跳不出成绩的怪圈。

而这样的育人方式,让一切有识之士为之担忧不已,南怀瑾先生曾就教育问题谈过:“如果要问中华民族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

是为了做人。”,周国平先生也在《生命的品质》一书中谈起教育,他说,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这些都与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教育的偏差确实有一定的原因,但教育需要回归本源,这应该是一个共识。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育工作者能够做的和首当其冲的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书中,作者这样说:“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专业提升,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走中,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文学素养的提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获得文学素养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阅读欲望和行为。

”“读书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拓展文化视野。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才有教学的广度。”感怀于这段发自肺腑的文字,作者在热切地召唤读书的心灵,读书的团队,读书的校园,教师要“以教促读”、“以备促教”、“以写促读”,只有有深度的阅读,才会造就有深度的教师,有深度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深度的学生。

而与“深度”相匹配的一定是“立人”这一教育之根本目标的实现。也许这样说会让老师觉得很难,日复一日的教书,总在重复去年的故事会轻松愉快,但却在日复一日中忘记了教育的本真,教师的良心,“凭良心教书,你必须以宗教的情怀来面对。”“我们付出的只是职业时间,而儿童付出的却是宝贵的生命时间。

”真可谓字字珠玑,语语惊人啊。

回到教育的原点,时时对职业怀有感激和责任,刻刻对生命怀有敬畏和谦卑,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担当起传承民族教育伟业之重任。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11)

今天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回到教育的原点》,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在报告中,窦老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窦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平平常常的小事作为教育的契机,并且寻找和回归教育的真谛。在语文教学中,窦老师坚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在课程设置中,窦老师注重儿童习惯的养成,提出了“三个一”的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窦校长现场朗读诗时,轻柔的声音深深吸引了全场老师,富有磁力的声音让我置身其中,其中的一首经她一朗诵,我眼睛湿润了。大家都凝神静听,听着如此美妙的朗诵真是享受!为我们有如此优秀的母语教师鼓掌。她的创新精神也让我佩服不已,三个超越让我记忆犹新,“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真是希望母语教师及家长都能现场感受感受窦老师的风采,并从这样一位敬业且时刻为学生终生着想的教育者身上悟出一些东西来。

让孩子从小爱上书籍,我一直也是这样的观点,但通过窦校长的这堂讲座后,使我对让孩子读精典的范围扩展了,精典并不局限于名著,也要让孩子读一些同时代的精典,真是受益非浅。

反思自己不禁让我觉得很惭愧。虽然平时的工作态度非常端正,但是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不断地提高。因为我们自己本身的阅读量不多,有时总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要想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的积累,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回到原点读后感(篇12)

作为基层的教学管理者,评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管理艺术。通过评课不仅可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功能,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生命化,使课堂真正的动起来,达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评课,给予教师专业引领,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滋养,读了《回到教育原点》,领略窦桂梅的“萝卜炖肉般”的评课艺术,醍醐灌顶。

一、 要站在授课教师的角度去想

作为管理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想问题,想想教师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流程,这位教师身上最需要的是什么,作为听课者,你要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这样想好之后,再有的放矢地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客观公正地评价本节课的得与失,做到对事不对人,既有适度的鼓励,也有方式方法的提示与引领,让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增强上好课的信心与勇气,切忌以领导者的身份,主观的信口开河,缺点说透,成绩不够,让上课者心有余悸,丧失自信,久而久之,教师不愿意让你听课、交流,间接地打击了教师的讲课热情,形成不愿意让领导听课的局面。

二、要站在行家的角度去评

在评课时,要拿出自己的“绝活”。用先进的理念,正确的导向给予教师引领与带动。通过你的评课,教师能明确自己缺少的是什么,如何进行完善;教材处理,教法运用上还有哪些不到之处;学生的活动,教学效果的显现,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能更好,同时给予教师前沿的、可行的、合理地建议,做到“缺点不漏,有点说透,方法给够”,让教师感觉到你确有水平,既有一双慧眼发现教学亮点,又能锐利指出存在的缺点,还能准确剖析盲点,并能恰当给予指点,让教师信服。从而达到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三、要站在同伴的角度去说

评课时,管理者要把自己作为教师的同伴,真诚的做到“义正辞婉”“理直气和”,用委婉、温和的语气,传递真实的心声、真实的水平,告诉老师怎样做会更好,让教师感觉不到你是领导,仿佛就是身边的兄弟姐妹在和他交流,这样更易于教师的接受。如果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好教师就是鼓励出来的。

在评课中,给予教师专业上的引领,实现“萝卜炖肉”的评课效果,永远是教学管理者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