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20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9篇)。

如果您对“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有疑问不妨阅读OK语录网编辑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在阅读了读书感书名后,我被深深地吸引。这个时候通过读后感来记录情感和体会是最好的方式。阅读完之后请务必收藏下这篇文章以便今后观看!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1

最近,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一、不能跪对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抛弃师道尊严,也要直起脊梁做人。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热爱,尊重,不迁就。

二、不跪对领导。教师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也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三、不跪对社会。教师要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普通人,不要整日忙与社会应酬,不要下跪于名利之中,应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四、不跪对家长。教师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沟通之中平等、理解、信任、支持。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2

这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写的一篇教育**。不幸的是,我不熟悉作者,但我仍然被这个话题所吸引。我是**到手机上阅读的,只有42页,并不长但它的内容却意味深长,让我既感动又无奈,既明朗又纠结,读的不是很透彻,以后还要再细细品味才行。

之前几年初当老师的我很有热情,但对于教育似乎并没有什么十分明确的概念,只知道尽力而为,把自己热情、耐心和信心全部放在学生身上就是一名好老师了。所以我的热情也不全是“正”的释放,很多事情在处理上方法不尽得当。虽然毕业的学生依然记得我的好,但正是因为他们越懂事,我才越觉得自己曾经的固执、极端事实上是不合格的表现,那时那刻还以为自己一切为了学生,怎样都是理直气壮的,现在想想很惭愧,但还是肯定自己对教师的职业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

而现如今,我已经是个三岁半孩子的母亲,在读这篇随笔的时候,自然流露出不一样的想法和见解。在心里一直嘀咕着。我在担忧,担忧自己没有领会教育的真谛,耽误了我的学生;担忧我自己的孩子面临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我该持有怎样的态度,该怎样处理教育和应试的矛盾。

关键是我有能力吗?似乎没信心!

我对文章的不同章节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第一章节“永不凋谢的玫瑰”和第二章节“善良的心是一盏灯”真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自我思想意识的肯定,读后心里感到很温暖很阳光,不谦虚地说我的教育理念中也有着跟作者相似的态度,这也要感谢书籍的力量,感谢我的孩子。因为育儿是一项非常神圣而艰巨的任务,稍有补甚,就可能造成一点偏差,造成极大后果,难以弥补,甚至无法弥补。

说的是看育儿书籍,但事实上我还是觉得教育幼儿和教育高中生的道理是相通的,就像作者在文章中也列举了很多事例关于家庭教育的伟大力量,那是学校教育无法匹敌更无法替代的力量。最重要、最基本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爱。一个没有感恩和爱的人不能被称为健全的人。那也将成为没有灵魂的教育,总有一天会有着接二连三的打击,这种打击一来打击了受教者,更打击了感觉自己付出了一切的教育者。

《母亲教我的歌》就是告诉我们良好的家庭教育传承是多么的珍贵和伟大。从孩子们的身体和眼睛里,我看到了人性最初的纯洁和真诚,没有分心的爱。就在前不久,我和爱人还有几个朋友带着他去长隆野生动物园玩儿,小孩子也跟作者笔下的小女孩儿一样,摘下了一朵小花,然后就让我抱他,旁边的朋友说“妈妈累了,刚刚还抱着你呢!

”孩子没说话,坚持让我抱,我就蹲下来把孩子抱起来,小家伙就笑着把手里的话戴在我的眼睛旁边,然后就要求自己走了。这时在场的人都笑了,我很感动。就像之前有学生留了一块小小的巧克力给我……那是她邻居从国外带回来的,楼下遇见随手给她的,她知道我是一个爱吃的人,就特意带来学校给我,看起来是一块融化了的有点扭曲的巧克力,但是足够感动我许久许久。

这就是感恩教育的力量。我想也许我的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但她一定有让人尊重和理解教育的父母。

说到善良,我还是回想起自己的孩子。一次我们一起看动物世界,小家伙看到狮子猎物时厮杀的场面不禁跟我说“妈妈,我很生气”,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个小动物都受伤了,狮子还要咬它……”但是小家伙看到两头强壮的狮子搏斗时却没有这样的情绪。

也许这能说明人们从小就知道不要与弱者为敌!就像文章中关于希特勒的故事,坦迪是对的。他面对的不是纳粹希特勒,而是受伤的希特勒。不管是竞争还是战争,我们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场。我们不能失去人性的真善美!

作者第三章节的标题是“幸福的高三”,我挺喜欢的,我也这样跟学生分享的。的确,高三很辛苦,甚至心理负担都大于身体疲劳,但奋斗就是幸福,有机会、有平台奋斗才是幸福。如果什么都来得轻而易举,那活着将无趣,一切物质也将失去它那吸引人的价值。

真的没有什么能比十七八岁时奋斗一场更幸福了!至于以下章节的内容,我不想多说了。我对目前的情况感到非常难过和无助。我只希望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育观念,不要不假思索地跟风,从而偏离教育的轨道!引用文章的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那种逻辑,教师自身的灵魂应当很高尚,才有可能对别人的灵魂设计并施工”。

作者喜欢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我想说的是,只要思维正常的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想,无论是做为一个孩子的母亲,还是做为一个学生群体的老师,最大的安慰就是培养那些有感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他们会感到既幸福又平凡。

最后引用序言里的话结束我的文章,“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为我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3

曾经不止一次与同行们谈起,如今的教师,社会舆论谴责,学生家长指责,学生辱骂要忍受,领导恐吓无处诉。领导得罪不起,“主人”招惹不起,教学质量下滑担待不起!前段时间的“撑伞”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更多的人在不明真像就指责教师,在他们的心里教师已经不再让人信任,师道尊严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已经被淡化了。我们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希望,到处是德性的沦丧、精神的堕落;总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校这块净土。然而在抱怨这种种现象的同时,我们可曾反思,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人生而教书?我不禁汗涔涔,教育怎么了?教师怎么办?

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就像在我无奈形同沙漠悲凉绝望的心海里,扔进了一颗石头,激起了思想的浪花。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大厦的基础在最基层的学校。一切的高谈阔论都无益,我唯一想到是挺直了腰杆教书。我们常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我应该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先找到尊严,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还能希冀社会给教师信任和尊重吗?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让我们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然而,正因为这个想法让我们失去了这师道尊严。我们不能把自己从讲台上拉下来,总是把学生放在顺从接受的位置上,没有公平的对话,哪来互相的尊重?没有平等的位置,如何推心置腹,又如何打开学生的心门。教育制度没有错,教育需要与时倶进,于是,就有这样的声音:“我们老师除了给学生们跪下了”。却不知,原来是自己让自己跪着教书了。

教师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应是学习的楷模,我们反对个人的盲目崇拜,但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应该有学习的榜样,老师这个榜样不须是伟人,也不需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不要刻意的去修饰,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自然的点点滴滴,但最难也就是点点滴滴。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我发现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几年之后,一些学生的性格都会有点像这名老师。看来老师的一言一行及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基于生活经验形成的情感素质和人格条件对人的影响作用相比知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我觉得,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除了有效好的教学方法之外,主要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带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愉悦、心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而不单纯是技巧和知识教育。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钦佩和敬爱。只有,老师站直了“教”,学生才能站直了“学”!

老师放下了姿态,注重个人的人格魅力的提高,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再加上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学生自然会依赖尊重老师。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意味着纵容与娇惯。教师应该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长规律、个性特性等方面,以平等宽容的心态,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严爱结合,在他们走偏了,晓之以理,动之心情,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其行为,少一些体罚、讽刺、挖苦。在他们遇到困难、迷茫时,伸出关爱之手,多一些呵护、鼓励和帮助。心灵只有用心灵去碰撞,真情只有用真情去唤醒。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才会有相互尊重与信赖的美好境界!

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就是赢得了教育未来。只有得到了学生的尊重,才有家长、社会的信任。我们才能挺直了腰杆说:我不是跪着教书的!

无论是激情澎湃的陈词,还是平静的叙述;无论是忧伤地感叹,还是愤怒的叱骂。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随着人心而沉沦;不应该为了现实的不尽如人意而望洋兴叹;不应该在琐碎繁杂的教育工作中麻木。教师应该有一副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魄力。教育远不是世人所说的那样轻描淡写,我们不为任何人,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与信念,民族需要铁骨铮铮的教师,需要懂得怎样顶天立地站着教书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4

老实说,当我想读这本书时,我被它的书名吸引住了。一看到书名,我就纳闷:为什么叫跪着教书?

怎样做到不跪着教书?应该怎样教书?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想读吴非先生写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

轻轻的打开书扉,慢慢了解到,吴非本名叫王栋生,吴非是笔名,他是江苏省的特级教师,同时也是著名的杂文作家,他出生于1950年,1968年曾下乡插队,1982年春毕业于南京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南师附中任教,现已退休。简单的信息,透露出作者平凡却优秀的人生,怀着景仰、怀着好奇,我认真的阅读开来。

整本书共分六辑,它们是:《永不调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每一辑都围绕一个主题,收集的都是他的教育随笔和他对当代教育现象的一些看法以及对部分教育问题的思索,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在阅读的同时,我常常产生幻觉,仿佛我已经成为他的学生,在听他的教学。他用他那幽默独特的语言时刻感化我的情绪,点燃我智慧的火花,一次次引领我搏击思索的浪潮;在阅读的同时,我常常有一种错觉,仿佛自己也正处在他那个时代,一同感受着他的感受,一同因为他的发现而气愤;在阅读的同时,我常常有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正在慢慢地“站起来”,正努力朝着他所说的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

”;“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生的道路。”;“我们也许因为软弱放弃过昨天,但是我们一定要为理想追求而珍惜每一个今天。”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

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作者以几个时代丰富的教育人生体验,以一个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审视着当今教育的种种弊端,以一个中国人具有的爱国情怀呼吁每一个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当一盏能够长久地照耀学生一生道路的明灯!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同样我们数学老师也要教会学生思考,而不能只是教会学生简单的加减乘除,学生只是学会生搬硬套计算公式。

记得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税率”知识时,学生对于“个人所得税”并不是很快就认知。我用最简单的例子告诉孩子说:“小怡的爸爸工资收入每个月达到五千多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超过3500元部分就要按一定的税率上交个人所得税。

”鬼精灵的孩子立马问:“老师,您要上交个人所得税吗?”我说:

“很遗憾,老师的工资还没有达到3500元。所以没有资格交个人所得税呢。”“老师,为什么我们自己赚的钱要上交给国家呢?

”有些孩子开始思考了。“国家每年用于科研、教育、卫生、公共设施的建设等等的开支,单纯靠国家财政一块来支出的话,国家也会承受不了的。那么这时就让所有有能力的个人、企业、集体一起来帮忙……”。

“老师,那些明星的收入都很高,是不是也应该纳税呢?”这段时间孩子们间正好很热烈的在讨论一些“追星”问题。所以他们竟然从数学课上也想到他们了。

我顺势利导:“当然,每个公民都有依法享受国家的相关福利政策的权利,同样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是,在这些明星群体中,他们有着丰厚的收入,却还是偷税漏税,这些人是行为可以说是可耻的……”。

“对,老师,我上次就在新闻上看到某歌星偷税漏税被关起来的消息……”,“老师,我上次也看到一个报道说:某明星结婚的那天,动用了私人飞机,场面甚大,相关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而当天有个研究药的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新药,却没有人知道……”谁说我们的孩子不会思考,谁说我们的孩子只是死读书。就看我们当老师的有没有思考的习惯,有没有引导孩子思考的习惯。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式是认真读书,不断读书,一辈子读书,从书中获得教育智慧,让自己越来越直白地读书。

在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老师都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

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的心颤抖。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书读的太少,思考的深度还很浅。学校开展读书校园活动,要求孩子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并要求孩子参加读书考试。为了让老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不仅充实了学校图书馆,还把书寄给了每一位老师。

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后来,我问自己:你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水,给学生们一杯水吗?

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你自己。有时我常常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如果不及时反思,时间一过,我就会忘记。有时,我们责怪父母没有引导孩子多读书。他们说,一个从不读书的父母怎么能要求他的孩子好好读书。

那么我们也应该反省自己:一个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的老师,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呢?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同样,一个养成了阅读***老师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学生。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真的教师、不会因为社会寡廉鲜耻就放弃高贵的梦想,同样,也不会因为社会性的反智行为而丧失理性判断。教师有独立人格和职业精神,学生跟随他们学习,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 ;“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读到这里,我想,要想做到“不跪着教书”,教师的人品应站着。教师要远离权力,与父母保持适当距离,远离庸俗和恶习,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保持人格的纯洁。

都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知什么时候,这些美好的形容词变味了。社会因为个别老师的“有偿家教”“接受请吃”等不良行为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而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个别职业的金钱膨胀又让老师的心态开始不平衡。其实,我想,老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冶炼;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老师先要有教育理想。教育有理想就更客观,有理想就更理性。这个理想将面临多重挑战,甚至还要甘于寂寞,经得起**;这个理想也许和将军无关,只和学术相关;这个理想需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这个理想需要坚守,不因为物欲横流而迷失,也不因为难以实现而轻言放弃!

我们要做一名正直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使我们的思想深邃,追求高、深、智。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5

假期中读了《不跪着教书》,读了之后就舍不得搁下,索性一口气把它读完,感觉自己内心深处一直以来想一吐为快的想法在书中得到了宣泄。这本书中没有深奥晦涩难懂的教学理论,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简易实在的教学杂感,教学反思和教学随想。读了作者沉甸甸的思考,且不说受益匪浅,有一点对自己日后的教学生涯的帮助,就应当值得去读。

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样是语文教师,吴老师是怎样认为做好语文老师的呢?

吴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当然,他也没有回避“应试教育”,高中语文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学生一粒人文的种子,一是设法帮学生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这是现阶段我们这些“语文匠人”的追求。同时,吴老师又在更高的层次上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是吴老师一篇文章的标题。我想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教师是工作者,教师是劳动者,教师是指导者,而更应该是“思想者”。我国有过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们愚昧疯狂。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实践,去破除内心的封闭意识,要学会思想。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语文学科应该是认知、思想的工具。如果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门学科知识,照搬教参来传授,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个人智慧,那势必会使这门学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认为这种行为还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努力保持的教学个性,要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

语文教师要保有职业的激情。吴非老师在书中谈到的上海于漪老师于老师虽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她能够在长年从教后依然保持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对未知领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终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灵魂深处永远地有那种“热爱”的禀赋,这是实属不易的事。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而现在许多教师没有任何“精神追求”,就是在那里“混吃等死”,这是十分遗憾可悲的事情。我作为青年教师,前方还有很长的路,心中还有理想。坚持向吴老师和于老师学习,始终保持自己的职业激情,教书的心永远年轻,一辈子学做教师。

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觉得,在教师进修问题上,也得用这句话。——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然而现实却遇见了尴尬的事情,在中学里学生读书,准确地说是读点小说,甚至名著都是一种罪过。有些教师自认为让一些平时酷爱名著、小说之类的同学改邪归正,从此不再看这等“闲书”,是教育的成功。想起这我心中油然就会产生悲痛之感。我现在已为人师,但是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所以对于这我当然很有感触。说实在的,我如今不爱读书跟以前读书是一种罪过的教育不无关系。刚有点想读书的念头,就被老师扼杀了,拿着收缴的书挥袖而去,这样的背影一次次的出现我的眼前,自然,久而久之读书的兴致没有了,到了大学里有了时间却没有了兴致。不爱读书,这是可悲的。

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的营养,也就不会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了独立思想的精神。我教语文学科,而语文是最有灵性的、最具思想性的学科。我们和学生之间的需要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语文,语文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

为人师表,说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的最初的理想很有可能就是来自学科的基础学习,一个能言善辩、妙语连珠的语文老师很可能“铸造”有成就的学生。于是如何做好这个表率,吴非老师说的好: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只有教师肯读书才能要求学生肯读书。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简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要有“精神追求”,要多读书。当然这只是我从书中读出的几个观点,要做好神圣有尊严的教师,远不止这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6

《不跪着教书》的作者是吴非,该书为主要是1988年以来作者的散文随笔汇总。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

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老师的批评只会让这些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到不快乐,看到老师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

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二)最近,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段话发人深省,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一、不能跪对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我们不仅要抛弃教师的尊严,还要挺起脊梁。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爱、尊重、不放纵。

二、不跪对领导。教师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也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三、不跪对社会。教师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平凡的人,不要整天忙与社会活动,不要在名利面前下跪,应该坚守自己的天涯海角。

四、不跪对家长。教师应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必要的交流中要平等、理解、信任、支持对方。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的,我们应该做一个正直的教师,不断学习,使我们的思想深刻,追求高,深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三)这本书几年前曾在图书馆见过,这次终于有机会把它翻完了。开始一看到《不跪着教书》这一题目时心砰然而动,但让我纳闷了很久“难道我们是跪着教书的么?”带着疑惑且不知其意的情况下终于把它翻完。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段话发人深省。

老师是一个人,不是上帝,也不是伟大的蜡烛或园丁。教师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是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油、盐、醋、情感和人生理想。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坐下来想想你周围的学生。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闪光和光环。那些日常表现稍差的学生只是一个翅膀折断的天使。但他们往往是运动员、画家、歌手、劳动模范、守信模范他们的素质往往比同班同学要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

平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从而激发他们在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培养小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开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也许孩子调皮捣蛋,但是换一个方向,他就是聪明伶俐,勇于冒险;也许孩子喜欢狡辩,凡事据理力争,但这正说明孩子富有辩才,口才一流;也许孩子沉默寡言,内敛含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有一颗心思细腻凡事都会替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也许孩子确定表现倔强,凡事唯我独尊,但是你能否定将来做大事者不正是这样勇于坚持自我,执着唯一的人么?

我表达的并不是说完全顺着孩子的个性随波逐流,我想说的是,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引导孩子成长。比如还是一团泥巴,那你就按照泥巴的特性帮他塑造成一个精美的陶具,而不是光亮的玻璃;如果孩子是一株小草,就不要拔苗助长逼迫孩子成为参天大树,而是让他自由生长,感受小草的快乐,实现小草的梦想。

吴先生认为,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用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教的科目,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知识。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

课堂中我们要有激情,这种激情劲儿很重要地来自言辞,不仅仅是将预先准备的内容表达地流畅、有韵味,更多的还是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能接过话题阐释和借题发挥,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学生怎么会厌学呢,学生喜欢有激情的老师,喜欢有激情的课堂,我们得靠激情感染学生。我们要与学生沟通,展示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体验教师的乐趣。

你看,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播,更是创造,传说人本来是泥做的,因为得到一口灵气而开始了生命,也许经后我所做的就是要传承这股灵气,让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我们要做一名正直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使我们的思想深邃,追求高、深、智,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发现人性之美,做到诚实、真诚、宽容、体贴,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7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封面的几句话足以触动每个老师的心。《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的思想和智慧,引人深思。

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语文教师应当是思想者,应当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亦步亦趋,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撼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能走在教育的前沿,才能做到高瞻远瞩。

我们要做有文化的老师。“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诚然,但凡人格的伟岸、思想的深刻、智慧的追求、教养的获取,一切学识,涵养都离不开书香的润泽。做为教师,必须养成时时处处学习的习惯,不停地阅读思考,厚重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品味,做一个真正让学生看得起的老师。

我们要做有风格的老师。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存,个性就不存,这样的课是僵化的,学生自然难以喜欢。

教师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想从内心深处长出智慧,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

用于漪老师的一句话结束吧:我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学当语文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8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不过,读完整本书,我觉得作者是在用沉重的思考来印证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信念:

"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读完这本书,有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1、永不凋谢的玫瑰:也许,这是本书的第一篇,也许是钦佩其高超的教育技巧,所以,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模范”如是说

在我们的教育界,有很多模式。他们,为了学生,可以不去医院看望被撞伤的女儿,可以不回家照料患病的妻子,可以不见即将离开人世的老父亲最后一眼,可以放弃最佳**时间等等。这曾经是令我们感动万分的。

但笔者很惊讶:这样的人怎么能当老师!

他认为:一个人有这样的表现是很难解释的。教育需要塑造一个健全的人,但为了这个岗位,这样的老师放弃了做父亲、丈夫和儿子的责任。他的感情健全吗?

我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换个角度看,教师不是连自己的身体也不顾惜吗?你不把父母的感情当回事吗?

那么,想想一下,在这种没有人性的教育中,他的学生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继续那样片面的宣传教师的忘我和无私,继续那样不恰当的宣传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吗?

老师们,请珍惜你们的身体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提出教师不跪着读书,不跪着教书的观点。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一个不思考又没有独立见解的老师,抄一套完整的书和一台录音机,有什么区别呢。任何人都不应该跪着读书,老师也不应该跪着教书。

一个老师跪着教书,不仅自己枯木,还抹去了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学生同样枯萎。书中写得好:“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说:

“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

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教师阅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

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专业学习者和专业读者。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让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老师不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教师不仅是工程师,人的灵魂也不能由固定的过程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应该站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9

偶而在同事的办公桌上看到这本书――《不跪着教书》,我很惊诧,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时也被它深深吸引了。书一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封建主义早已灭亡,可它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毒害还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还有人可能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

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所以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愿吴非老师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能给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带来深刻的反思和启迪,愿中国涌现出更多更多的“铁骨教师”,教育出的学生都能成为“站直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