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河南教案

发表时间:2025-01-16

2025外科教案(汇总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安全课《受伤了怎么办》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外科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扭伤脚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2、仔细观察看图片,能在图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动准备:

1、制作3种标志,分别表示3种处理方法:用手揉、冷敷、热敷。

2、娃娃、毛巾每人一份。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

(1)旁白:浩浩在家里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脚扭了,这可怎么办呢? 妞妞说:快,用手揉一揉,揉揉就好了! 兵兵说:不对,不能用手揉,要用冰毛巾敷。 乐乐说:什么啊,明明是用热毛巾敷。

(2)教师:他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到底谁说的对呢?老师这里有三个标志,你同意哪一种方 法就站到哪一个标志的后面。请你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脚扭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

(1) 脚扭伤了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 现在看过书了,有小朋友要改变自己的选择吗?

3、集体看挂图,了解扭伤后的处理方法。

(1) 教师:记住哦,扭伤后用手揉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揉搓会使受伤部位的伤加重的。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停止活动,躺下,把脚垫高,把毛巾浸过冷水后,冷敷受伤的部位,这样 可以减轻扭伤处的肿胀,有止痛的效果。受伤一天后,再把热毛巾敷在受伤处,这样做可以 帮助受伤的地方很快好起来。 (教师边指挂图,边向幼儿解释说明。 )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说扭伤后的处理,一边用准备好的毛巾做相应的动作,进行练习。

4、玩扮演游戏,小心扭伤后的急救方法。 教师:娃娃家的宝宝扭伤脚了 ,小朋友们,请你帮助宝宝治疗一下扭伤的脚吧。

效果记录:

扭伤,这种突发情况对有的孩子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在他们的生活经验里对扭伤后的应急处理知识就更少了。这节活动让孩子学会了这种紧急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学到了知识。

外科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由于下雨我开摩托车不小心摔了一跤,脚受伤了,休息几天,来园后孩子们纷纷围过来,毛毛看看我的脚,冰冰边说边用手指指:”老师,你这儿疼吗?”叶叶对我说:“老师,你下次要当心点。”结合这一事件,我开展了《脚受伤后》的活动。

活动一:老师,你的脚疼吗?

活动过程:

1、看看、讲讲自己的所见。

----教师让幼儿自由的观察受伤后的脚,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请个别幼儿分别讲述。

2、通过介绍,了解脚受伤的感受,以及给生活带来的烦恼。

----教师向幼儿家少自己脚受伤后的经历(脚背挫伤、出血、舯痛等)

----提问:脚受伤了,会带来什么麻烦?

3、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看到老师的脚受伤了,你心里怎样?你会怎样帮助老师?

----如果你周围的亲人受伤了,你会怎样?

活动二:我能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将幼儿在平时的一些事例摄录下来。

活动过程:

1、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让幼儿谈论行为的对与错。

----今天真热闹,看宝宝们都在开心地玩。

----幼儿观看录像。

----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情景。

----结合事例,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让幼儿讲述正确的方法。

2、 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的方法容易造成伤害,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思考:

关心他人是

幼儿德育的内容之一,而它应建立让幼儿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学会体验他人的感受的基础上。

结合脚受伤事件,我受伤的脚给予幼儿一定的直观刺激,通过自己的观察他们了解到受伤后的.一些症状,而我的现身说法,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到受伤后所带来的后果(出血、肿痛、不能走路等),从而激起他们他们关心他人的情感,而之后的提问:如果家里的亲人受伤了,你会怎么做?则更增进关心他人情感的培养。

其次,在幼儿了解受伤后的烦恼后,我继续深入,从孩子们周围生活中撷取了一些具有意外因素的事件,让幼儿通过观看、谈论来分析各种行为的对于错,从而了解简单的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外科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的情感。

让幼儿在面对受伤情况时克服恐惧心理,保持镇定。

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识别常见的受伤情况,如擦伤、碰伤、割伤、烫伤等。

了解不同受伤情况对应的简单处理措施和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

幼儿能在模拟情境或简单实际情况中正确运用所学方法处理受伤情况。

学会向大人求助或使用简单急救用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幼儿清晰认识不同受伤情况的特点,如擦伤的皮肤破损、割伤的伤口深度和出血情况等。

让幼儿牢记针对每种受伤情况的关键处理步骤,如消毒、止血、包扎等。

难点

在紧急受伤情况下,幼儿能迅速判断受伤类型并准确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能保持冷静等待进一步救援。

理解一些处理方法背后的科学道理,如为什么鼻出血不能仰头,以更好地掌握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互动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受伤情况的图片、PPT、短视频资料。

急救箱,里面装有创可贴、消毒棉球、纱布、绷带、镊子、碘伏、烫伤膏等急救用品。

用于模拟受伤场景的道具,如假伤口、血浆、带有“受伤部位”标记的'服装等。

制作“安全小卫士”奖章若干。

五、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小朋友受伤大哭的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这个小朋友怎么啦?你们有没有受过伤呢?受伤的时候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受伤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引出课题。

知识讲解(15分钟)

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杂质,然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周围皮肤,最后用创可贴或纱布覆盖。教师边讲解边用急救用品在模拟道具上演示。

割伤:如果伤口较浅,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按压止血,然后用碘伏消毒,用创可贴或绷带包扎。若伤口深,要按压止血后尽快就医。教师演示按压止血的正确位置和力度,强调伤口深时不要随意处理内部。

烫伤:轻度烫伤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受伤部位15-20分钟,降低烫伤处温度,缓解疼痛,然后涂抹烫伤膏。讲解烫伤后不要急于脱衣服,避免撕破皮肤。教师用模拟烫伤道具演示冲洗方法。

鼻出血:让幼儿坐下,身体稍向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5-10分钟,同时用嘴呼吸。解释仰头可能使血液流入喉咙,引起呛咳或呕吐。教师示范正确姿势,让幼儿模仿。

展示擦伤、碰伤、割伤、烫伤、鼻出血等受伤情况的图片,详细讲解每种受伤的表现特征。例如,擦伤是皮肤表面有擦痕,可能有少量出血或渗出组织液;割伤的伤口比较整齐,深浅不一,出血较多等。

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讲解受伤的常见原因,如玩耍时不小心摔倒、碰撞硬物、接触高温物体等。

利用PPT讲解常见受伤情况(5分钟)

介绍处理方法(10分钟)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30分钟)

分组(5分钟)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个小组分配一套急救用品和模拟受伤道具。

情景模拟(15分钟)

教师在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受伤场景,如一名幼儿扮演擦伤、割伤、烫伤或鼻出血等情况,其他幼儿尝试处理。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处理步骤,对幼儿的正确操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操作及时纠正。

角色扮演(10分钟)

每组推选一名幼儿扮演“小医生”,其他幼儿扮演受伤的小朋友。“小医生”要对“受伤”的小朋友进行诊断和处理,处理完成后,“小医生”要向大家说明受伤情况和处理方法。教师对“小医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颁发“安全小卫士”奖章。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组织幼儿讨论(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受伤情况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如果受伤很严重,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模拟处理受伤情况时的经验和感受。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常见受伤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保持冷静、正确使用急救用品、及时向大人求助等。同时,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课后延伸(5分钟)

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份关于受伤处理的小卡片,上面可以画一些受伤情况和对应的处理方法,下一次课带到幼儿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