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军训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5-01-20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集锦4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1

有一位诗人说:“新疆是一首令人陶醉的情诗,是一首古老淳朴的歌谣,是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是一副爱不释手的画卷”。在这片美丽多情的土地上,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我的家乡就在新疆,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生活着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民族。民族团结是这片土地的灵魂,社会稳定是这片土地的生命线。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不论年龄、不分民族、不论宗教,都深深眷恋着她、热爱着她,都愿意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她的稳定与繁荣。作为一名基层的人民教师,我同样深深的爱着这片热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呵护着民族团结之花。

还记得小时候住在农村里,每个村子里都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大家虽然在语言上有交流不畅的'时候,但是在生活中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谁家里如果有个急事什么的,其他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前去帮忙,至于照看小孩,帮做农活更是家常便饭。或许作为一个孩子,并不知道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但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多民族地方,就会使你不由自主的去做,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淳朴的民风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和谐。

长大了,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大学——喀什。这里是“瓜果之乡”,这里有“冰山之父”,这里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会带给你与众不同的感受。因为喀什大学地处南疆,喀什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且喀什大学少数民族较多,搞好民族团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里,你能经常看到汉族同学和少数民族同学在一起上课,共同学习文化知识;在这里,你会经常看到少数民族同学向汉族同学请教汉语知识;在这里,你会经常看到各民族同学共同起舞、共同打球、共同吃饭的情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们的所有的行为的发生都已经演变成了一种顺其自然,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真情流露。

工作了,选择了一个山清水秀、素有“塞外江南”、“天山湿岛”之称的县城——新源县。这里有那拉提风景区,有6000余公顷的野生果林;有近百平方公里的苇湖,沼泽地;有天山中部高山草甸自然保护区;有蜿蜒穿行于峡谷林莽间的巩乃斯河,恰甫河;这里还有唐加勒克、阿西姆纪念碑和位于新源县阿勒马勒乡东部5公里南侧山坡的点将台。这里更有哈、汉、维、回等34个民族,所以民族团结对于这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尤为的重要。例如我所带的班级就有汉族、回族、哈萨克等五个民族组成。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一起运动,共同努力组建了一个和谐而温馨的大家庭。还记得区内帮扶对象岳普湖县的努尔比耶同学返校的那天夜里,是凌晨2点钟。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而且第二天大家还要上课,可是同宿舍的舍友们依然提前帮忙收拾好了床铺,打好了热水等待着自己的舍友,直到努尔比耶同学到来后,大家才一起入睡。

当然,我所记述的仅仅只是我生活的地方的民族团结事件的一个缩影。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民族团结之花是常开不败的。正是有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才能促使大家一起共筑中国梦。我们都深知实现这一梦想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大家的努力。所以,让我们一起奋斗,为实现强国梦想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2

2010年4月14日早晨,在青海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生与死、火与血的考验面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不分地域、民族、界别、身份、信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和场面。大灾面前,各族人民携手并肩、互帮互助、无私奉献、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以最快的速度搜救生命、救治伤员,以最大的力度安置群众、安定民心,以最强的措施恢复秩序、恢复生产,以最短的时间拆危清墟、恢复重建,创造了人类在抗震救灾史上的众多奇迹。在救灾的队伍中,有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救援队,有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兄弟,有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大夫阿德力·阿布都热西提和他的同事们组成的“医疗救援队”,有来自汶川地震重灾区茂县6位羌族村民救援队,还有来自青海省湟中县大才回族乡马宝祥组织的一支160人的“农民工救援队”。救援的队伍中还有结古清真寺民管会组织的穆斯林救援队,从废墟里解救被困的藏族群众100多人,转移各族群众80余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青海玉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拯救那些被压在废墟下的骨肉同胞。青海电力职工杜金玉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玉树,被人们亲切称之为“阿福”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在倒塌的废墟中勇敢救出3名孤儿和1名教师,自己却在余震中不幸罹难……在玉树灾区,各民族群众之间团结一心、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就像三江源头的涓涓溪流,源源流淌;这些感人的瞬间,凝固成一个个图片和画面,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这种团结的力量,凝聚的人心,不仅感染着正在经受灾难的玉树人民,而且也在感染着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人们。经历灾难,我们真切地看到,各民族兄弟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割不断的民族骨肉深情,哪里就会有各民族同胞的全力以赴;经历灾难,我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所有中华儿女的心都紧紧相连,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经历灾难,再一次证明:在青海高原,长期以来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培育的血肉关系,在抗震救灾中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民族团结的力量在废墟上得到了升华。灾难中凸现的各民族大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成为玉树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彪炳史册,将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催人奋进。

目前,青海正处在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阶段。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青海的建设和发展无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我们要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3

培训期间,国家民委的领导和赤峰市委、敖汉干部学院的老师们为学员作了精彩的讲座,围绕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民族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学员们对民族理论政策“一条道路、一个目标、三个问题、四个着力”等基本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引导学员牢牢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水平。

几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一是当前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坚决贯彻好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在新时代继续捍卫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二是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思想的指导地位,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构建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民族工作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极其丰富,必须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不断夯实学的基础、搞好头脑武装,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储备过硬素质和能力。四是对民族工作干部而言,要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用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履行好民族工作职责,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如今经济的发展,使得各民族之间彼此交融,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民族一家亲活动的开展,更为我们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个世纪以来,关于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就被提到了日程上,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离不开一些援建工作者的帮助,更加离不开少数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不同民族的人民在一起,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很对人都会结对认亲,经常相互之间进行走访沟通。为了消除语言障碍,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实在沟通的无障碍。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各族人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提出,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这落实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各族人民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报告会后,我们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好人为贫困的孩子们点亮了上学之路;有机关干部与当地的百姓的相互守望等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听得人十分的感动。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一定要手拉手、心连心,共同走向繁荣的道路。

不仅要发展,要更好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各民族额人民团结在一起,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经济。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少数民族部分地区的脱贫攻坚仍然要加大力度,在相互的共同努力之下,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来做好这项事业,民族无小事,我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牢牢将命运联系在一起!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倾听来自大家的声音,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更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团结民心,促进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促进民族的大融合,不断增加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