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面周记。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手擀面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手擀面周记 篇1
今天我做了我人生的第一次手擀面,连面都是我自己和的呢。
本来想写完作业去哈尔滨大姨家痛快地玩一个正月,可是一场病毒来了,不让出门啊,在家没意思,学学做饭吧!做什么呢?爸爸说,我们一起来做手擀面怎么样,我高兴地说,我和爸爸共同完成,然后请妈妈来品尝,就叫刘氏手擀面吧!
说干就干,我舀了一碗面粉,半碗温水,记住一定要用温水,然后我开始和面。悄悄告诉你,在温水里加一点盐,在打个鸡蛋在里边面会更劲道哦!如果太粘手的话就加一些面粉,太干的话就加一点点水,开始很轻松,到了后来,揉成面团时,我就开始用劲了,这些面粉十分不听话,像个小精灵似的四处飞窜,怎么也揉不到一起,可以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才把面做成一个团。我在面团上面扣上一个盘,让它醒10分钟。
感觉有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开始擀面,我再次用了洪荒之力把面团擀成一个大饼,上下左右来回擀,力争把面团擀圆擀薄,然后在上面均匀地撒上面粉,背面也是哟!再把大饼像折梯子那样折起来,接着把梯子横着切下1厘米的小块,我小心翼翼地把小块展开,咦,一条面条诞生了!我把剩下的梯子都切成面条,然后把它码好,上面撒上面粉,让它在上面滚一滚他们就不会粘上了。爸爸看面条已经切好赶紧把水烧开,然后把切好的面条放到锅里面一煮就行喽。对了,爸爸在煮面条之前就做了一碗香喷喷的肉卤,把煮好的面条拌上肉卤,香喷喷的`刘氏手擀面就做成了,是不是馋到你了呢!
毛泽东主席说:“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这一次擀面条让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比妈妈给我买多少好东西都快乐,同时我也理解了爸爸,做好了饭要有人品尝与分享,才会更加快乐。
手擀面周记 篇2
土地,对于生活在太行山区的人们来说,是他们心目中的神。一年两季的农作物足足让他们丰衣足食。对于面食的喜爱更是情有独钟。甚至一日不吃面,便浑身没劲儿,对于重体力的劳动者来说,莫过于两碗面条来的实惠。
小时候家里人多,做午饭便成了奶奶的头等大事。
她会早早的就把面粉、水调制成水调面团,饧饧备用。稍等片刻,只见她取一块面团,用手揉均匀,然后平放于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成片状,待面块擀制到一定的程度时,将擀杖卷入其中,用面紧紧包裹在内,并用手反复向外推卷。如此几次后,将其展开,撒上适量的扑面,从另一个方向把擀杖卷入其中,进行推卷操作,然后在展开,撒扑面。以此类推,直至将面团擀成薄片为止。再用刀切成条状即为面条。
最爱吃的就是西红柿鸡蛋臊子面条了。那时候的西红柿特别的酸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鸡蛋也是自家鸡下的蛋,自然炒出来颜色特别的好,奶奶会在臊子里面加入淀粉使其更粘合,把盐巴放的足足的。每到放学回家的时候,那熟悉而有节奏的捣蒜声会传出来,就预示着马上要开饭了。
这个时候就看到爷爷在不停的烧火,火上那口大铁锅里的`水已经沸腾,就等着面条下锅了,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便呈现在我的面前,在吃之前总会放些芝麻盐儿(林县话)进去,搅和均匀,配以蒜汁和一滴香油,口味鲜美的面条就可以品尝了。
吃面后,奶奶都会说喝点面汤,这叫原汤化原食。因为面汤是面条的娘,这样才能有助于消化。其实不然,只是我们习惯在饱餐后喝点汤。健康的饮食恰好想反。
然而今天各种各样的机器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手擀面已经很少再吃了,甚至一个月还吃不上一次,西红柿炒鸡蛋也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手擀面周记 篇3
今天是周末,平日里一向讨厌炒菜的老爸竟然主动要求下厨。难道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爸爸不是不会做菜嘛,真是奇怪了!带着疑问,我决定打探一下虚实,原来爸爸不是做菜,而是做面——做他所称的“秘制”手擀面。
我又想起了一个问题,老爸对炒菜可以说是个‘门外汉’,那么他会把面条做好吗?我忧虑的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通过他那熟练的'动作与技巧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老爸先是准备了三大碗面粉,用水边搅边和着,然后他轻松的就把面嵌成了一团放在边上醒着。接下来他开始准备‘浇头料’——番茄和五花肉。只见爸爸把肉切成细细的条状……擀面条开始了,只见爸爸把面团摊铺在案板上,用面杖均匀压下去,先是左边一下,接着右边又一下。忽然我觉得擀面条这么好玩,于是请求让自己也试一下。我照着爸爸的样子用力的把擀面杖压下去,面片果然慢慢变大了。可不一会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同时感觉到胳膊酸溜溜的。爸爸接着完成了剩下的工作。
面在煮沸的锅里翻滚着,不一会儿香味慢慢地散发出来。盛上餐桌后,我和爸爸仔细的端详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忽然觉得好饿,我们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的狼吞虎咽起来……
手擀面周记 篇4
奶奶软软、滑滑,充满韧劲的手擀面润滑着我的心,温暖着我的人生。
五岁。与朋友玩摔泥巴比赛,因输掉比赛,愤怒就像爆燃的烈火瞬间把我吞噬。跟朋友大吵一架后,我哭着跑回家,哭嚎着扑进奶奶怀里,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奶奶轻抚我的背,倾听着,而后柔声道:“我的小妮子一定饿了,奶奶给你擀面去。”一会儿功夫,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上面还卧着两个可爱的荷包蛋,瞬间,我的烦恼便随着升腾的热气飘到了遥远天际。正当我沉浸在面条的香滑中时,奶奶轻声道:“软硬适中的面才好吃,跟伙伴动不动发脾气、逞一时之能,只能让人离你越来越远。”我悟,同朋友道歉,和好。
十岁。考试中一直所向披靡的我,却在期末考试中栽了跟头——数学仅仅61分。那分数像无数根针,深深地刺在我的心上。放学回到家,奶奶端给我一碗手擀面。看着那滚烫、诱人的面,我发泄般地猛往嘴里扒,不争气的眼泪在热气蒸腾中滚落进碗里。奶奶瞅了眼我书桌上的试卷,明白了一切,她装作不经意地跟我聊着:“做人就像面一样,不断的被擀压揉捏,才能慢慢的更有韧性,被擀压的次数越多,韧性就更大,也就更坚强。”泪眼朦胧中,我望见奶奶正意味深长地冲我笑。是啊,只有经历磨难的锤炼,才会越来越强大!
现在。青春期的我,暴躁易怒。放学回到家,在学校倍感压抑的我变成了狂躁的小刺猬。前几天,父亲催促我学习,一股烦躁之情如火山爆发般地涌起,我瞪着通红的眼睛冲父亲抱怨着,被惹怒的.父亲几欲动手,闻声而来的奶奶劝走了父亲,我高昂着头转身跑回卧室,趴在床上生闷气。不久,一股熟悉的味道,如野马般闯入鼻腔,我不禁抬头,只见奶奶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走了进来,在这熟悉味道的抚慰下,我的心情慢慢平复。“爽滑筋道才是面的最高境界,又臭又硬不仅硌牙,而且人见人厌。人可以有脾气,但要学会把脾气糅合成一种向上的韧劲与力量。”奶奶语重心长道。奶奶富有哲理的话,如一道阳光照进我的心里,亮亮的,透透的。
一碗手擀面抚平了我的忧伤,抚慰着我的人生,温暖着我的岁月,让我在蒙尘中看见光亮。
手擀面周记 篇5
今天下午放学后,奶奶问我想吃什么饭?我不假思索地说:“想吃面条,最好是手擀面。”奶奶听到我的号令后,立刻去厨房做起手擀面。下面我就仔细向大家讲述一下我奶奶是制作手擀面的几道工序:
奶奶先将干面粉倒在面盆里,然后加些温水,把面揉成团,过上大概20分钟左右再将和好的面,拿到案板上用擀面杖用力推擀,来来回回好多次,我问奶奶为什么要这样擀来推擀去的,奶奶告诉我说,这样做出来的面更精抖有嚼劲好吃。不一会功夫,奶奶把面擀好了,奶奶把擀好的面来回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用手抓住上面一层轻轻一抖面就成形了。
现在奶奶开始煮面了,她先用电饭锅将水烧开,然后将切得细如麻丝的'面条下入锅底,一会儿锅里便煮的开了花,再翻几个滚,就熟了!奶奶三下五除二的将面条捞在了碗里,再加上备好的葱花咸味和几样地道的小菜,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今天能够吃到奶奶亲手做的手擀面,我真是太开心了,真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吃到奶奶做的这种面。
手擀面周记 篇6
外婆说我有北方基因,牙牙学语时就喜欢吃面条。那会儿我脾气不太好,哭闹起来,谁也招架不住。可每每看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就会立即停止哭闹,两眼放光,嘴里不停嘟囔着刚学会的词语“面面,面面……”,然后开始“吧唧吧唧”大吃起来。因此我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美食界的清流——面条小达人!
上学后,每到中午,我肚子开始咕咕叫的时候,外婆就会把用一上午时间准备的饭菜送来,而我最期待的就是她送来的'香味四溢的手擀面。外婆说,为了我的营养搭配,一周最多吃三顿面条,但我巴不得每一顿都吃面条呢!
那一回,外婆又拿著大包小包如约而至。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个保温盒,红烧肉、土豆丝、鲫鱼汤,最后一碗是我梦寐以求的番茄面啦!面香混杂着番茄的清香传入了我的鼻腔里,我顿时忘却了上午因为练习的错误带来的不愉快,注意力全被这碗面所吸引。手擀面裹在浓浓的番茄汁当中,香气随着腾起的热气四散,飘满整个屋子。我深吸一口气,这就是面条独特的香味啦!我的口水在嘴巴里打转,不由自主地从嘴角流出一滴,“啪嗒”一声滴落在面汤里。我快速拿起筷子,夹起被番茄侵染成微红色的又胖又嫩的面条。一根根面条吸饱了面汤,满是番茄的精华,又融合了嫩葱微微呛口的滋味,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咬上一口,哇!独特而熟悉的味道在口腔中蔓延,充实着我的味蕾,并顺着食道传遍全身。如同被武林高手注入了内功,我似乎感觉到自己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了,浑身舒坦。不一会儿,一碗面就被我一扫而空了。我享受地咂咂嘴,意犹未尽,舍不得放下筷子。随后,我又象征性地吃了点儿土豆丝,以表示我的“公平、公正”,然后在满满的满足感中开始了下午的学习。
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东北冷面、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宁夏宽面……每一次和爸爸妈妈去旅行,饭桌上总少不了一份当地的特色面。但是,吃遍南北,最好吃的却永远都是外婆精心烹制、专程送来的那一碗手擀面!
手擀面周记 篇7
星期天,我们到伯伯家吃面条,伯母是山西人,做面条可拿手了。
伯母用勺子舀出面粉,放进盆里,在面粉中间挖个小坑。然后,缓缓往小坑里倒水,一手不停地把旁边的干面粉往中间推。加了水的面粉顿时变得黏性十足,伯母不停地揉啊揉,面粉渐渐抱在了一起,变成一团,但表面还很粗糙。伯母又继续揉啊揉,看她好像很吃力的样子,忍不住好奇地用手指戳一戳面团,面团有些硬。伯母笑着对我说:“今天做手擀面,面团得揉得硬一些。”哦。原来如此。渐渐地,粘在盆上的面粉都粘到面团上了,面团也变光滑了,揉好的面团放在盆里,用盖子盖好,让它醒一下。
过了半小时,伯母把醒好的面团放在揉面板上,用擀面杖来回擀,面团变成了一张厚厚的面饼。伯母把面饼翻了个面,再在上面撒了点干面粉继续擀,面饼越来越大,渐渐地,连揉面板都放不下了。只见伯母在面饼上又撒了点干面粉,把整个面饼卷在了擀面杖上继续滚,面饼就越变越薄,越变越大,把整根长长的擀面杖包裹了起来。然后,伯母把面饼打开,用刀切成两半,把其中一半卷在擀面杖上继续滚,面饼更薄了。最后,把面饼从擀面杖上取下,折成三折,用刀切成三四毫米宽的'面条,刀在揉面板上快速地移动着,刀和揉面板接触,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没几秒,面条就切好了。
伯母把折在一起的面条拿在手上,抖了抖,面条就散开垂了下来。伯母把面条放入正在“咕嘟咕嘟”冒着泡的沸水中,没一会儿,面条的边缘开始变得透明。伯母告诉我:“这面条要煮得中间没有白心了,这样才熟了。”伯母把面条盛在碗里,舀上一勺事先做好的酱料,白白的,滑溜溜的面条配上咸香的酱料,吃上一口,面条在嘴里又香又劲道,整整吃了一大碗。
我家伯母做的山西手擀面,果真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