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孔子名言

发表时间:2024-09-25

孔子名言汇总167句。

“另外,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有“既已瞻仰大化,何必计较礼容。”经过搜索的结果OK语录网小编整理了一些与孔子名言相关的信息。名人格言可以鼓舞我们迈出踏实的一步,名人格言是人生智慧的结晶能够引导我们走向人生的巅峰。我衷心希望这些句子能够为你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1、家虽和舜吃粗饭,但也快乐;早下课,那个书包空了,沾沾自喜。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处:论语作者:孔子

3、红紫不以为亵服。不用红色,紫色做在家穿的衣服。

4、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5、孔子金言有10句,分别是:“不学礼,无以立。

6、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你自己不想做的事强加于人。

8、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9、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0、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正如颜渊所赞叹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1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12、孔子慎之又慎的三件事是什么?

13、壮年时,戒之在斗、壮年时的坎在与人争斗上、老年时的坎在因所得的失去而抱怨上。

14、绅士说话慢,但行动快。君子言行要谨慎,行为要勤恳。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答: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6、说:非也,给予一贯之。摘孔子《论语》

17、朱子解释《大学》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18、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19、注释:你自己不希望遇到的事情,你也不要把这件事情弄到别人身上

20、——孔子慎重对待的第三件事是疾病。疾病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質量,不可轻视。平時必須注重保養,如果生病了,一定要慎重对待,尽早寻医问药,抓紧治疗。孔子認為,身體是父母給的,不保重身體,就是對父母不孝。沒有健康身體,也不能承擔聞見學行圣人之道的使命。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已,又如何愛他人?

21、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22、我认为,孔子名言中最好的一句是“有教无类”。

23、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

24、有许多关于尊师的名言

25、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我最喜欢的。

26、“法语之言”,符合礼法规范的正确的话,一般都是正面、严肃的劝告。

27、它诠释着谦虚使人进步,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才能教学相长,使自己登高望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8、生活而不改变就是生活。解释:如果你不改正你的错误,你就真的错了。

29、第一句名言表明了孔子对于天下大事的看法和治理方针。

3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摘孔子《论语》

31、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这是说教师对自己则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教师对学生则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答: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34、把自己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共情同理才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不触及他人利益,达到和谐共生。

35、原文:“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

36、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有三件:斋戒,战争,疾病。

37、很难跟上它的节奏。他说到做到而不感到羞耻是很难的。

38、——戰:戰爭;疾:疾病。

39、你不可能造出一棵烂树。

40、孔子这些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在世界思想文化中,也有一席之地。孔子是我们值得纪念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让他从神恢复到人,或从妖魔化的鬼恢复到人,对于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及其重要,一味歌颂和一味全盘否定都不是科学态度。

41、苛政猛于虎2、《孔子过泰山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42、君子不以貌取人,也不颠倒是非。君子不仅根据自己的言论来选择人才,也不会因为他的缺点而抛弃他的言论。

43、不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是在他的政治上。说明:不在那个位置,不要规划政治事务的那个方面。

44、坏亲戚组成坏家庭。-亚伯拉罕。

45、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而不思,会被知识的外表蒙住眼睛;因为怀疑,不学而思考更危险。

46、《公冶长》第五段,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耻下问”更是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47、谁知道未来的一代是不是现在呢。

48、——欲望的缰绳一旦松弛,人生就會堕落到深渊。君不见那么多贪官落马吗?

49、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宝贵;没有什么比浪费时间更奢侈的了。

50、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的对象,不分高低贵贱与聪明愚蠢。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不同的人,通过教育,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5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1]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2]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2、孟子充分肯定教师的地位,认为当教师是君子的责任,他把国君和教师并列:“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师凌驾于君之上,所谓“是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上》)

53、孔子为什么只是“损益”了周礼而形成其“礼”呢?这是因为,他对“夏礼”和“殷礼”虽能言之,但“不足徵”,这乃是由于“文献不足”的缘故。因此,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所承袭的礼,在当时乃是比较规范的礼,礼强调等级制度,这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都毫无二致。孔子受其时代的局限是无法超越时代的。但是,他毕竟看到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必然趋势。故此,他的“礼”渗进了“仁”的时代精神,提出“仁者人也”,从而肯定了人是“人”,而不是物。

54、它的身体是直立的,但不是整齐的;它的身体不直,虽然使不从。如果他们的行为是好的,人们会服从他们的命令,即使他们不给他们;即使有命令,人民也不听。

55、其中,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6、一、以和为贵的近义词—和气生财:

57、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5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9、就《论语》上记载的材料看来,一方面表现出孔子对弟子们的关怀爱护,另一方面表现出弟子们对老师的敬爱尊重,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而又亲切自然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的关系,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优秀传统。

60、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61、第二种意思是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已经接受,就由着我们指定的道路前进;对于老百姓不接受的,就要给他教育教化,让他知道道理才能实行”。

62、他有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求自得,才能深入心通,心有所得,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6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64、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解释:懂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是聪明人。

65、优秀的人与低劣的人是不同的。君子追求和谐,不盲从,不随声附和;小人物,与污染在一起就不可能和谐。

66、“三人行,必有我师”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67、孔子的读孔子的名言吗?

6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换位思考,想想事情放自己身上如何?

69、和谐的家庭就像一座正在建造中的大厦,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用全世界的关爱和宽容精心建造和装饰。

70、在孔子看来,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社会得以维系、安定和发展的根本,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范,君、臣、父、子的封建纲常要严格维护。如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时,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也就是说要搞好统治,首先就得摆正统治秩序,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所在等级的道德行为规范去做事,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治久安。在这里他把君臣之间的伦理规范又放在了父子之上,由小家庭及大社会规定了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对于一切胆敢违背统治秩序,君臣伦理规范的行径,孔子都会给予猛烈的抨击。如季氏是大夫的级别却擅用天子的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就认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对仲孙、叔孙、季孙祭祀祖先完毕,擅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时,也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并发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感慨。

71、为什么,你会教你吗?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72、北京农学院前校长王慧敏和他的姘头路平。

73、焉知死我。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最能体现中国人对待生死这个终极问题的智慧,可以说,他超越了一切宗教对超度生死的努力,孔子的答案是:活在当下、有血有肉,合情又合理。

74、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75、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76、学而时不学,不如友自远方来。

7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说过许多话,许多话已经过时,惟有这句话历久弥新,对任何时代的人都有启发和教益的意义和价值。

7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79、孔子提倡“复礼”收到了一定效果。所谓“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80、颜渊曾问孔子怎样才能做到“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意思就是说,通过自己约束自己的欲望以达到礼的要求就是仁。颜渊继而问到求仁的具体途径,孔子答到:“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同上)。以上的对话表明,在孔子看来,“仁”是离不开“礼”的,“礼”是求“仁”的行为标准和必由之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孔子使用的是“克己”,而不是宋代理学家所宣扬的“灭人欲”。这说明,孔子看到了己(人欲)的存在,但同时更强调对己的克制。也就是说,孔子一方面承认“仁”是以人欲为基础,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人欲不是“仁”也不能自动达到“仁”,要达到“仁”的理想境界,就必须对人欲进行克制即“节欲”,从而使一切行为都符合礼制(复礼)。

81、齐,即斋,齐、斋古为同义。杨伯峻注曰:“古代祭祀之前,一定先要做身心的整洁工作”,这就叫“斋戒”。祭祀关乎礼,故而孔子重视斋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时祭祀项目多,一年到头都有,所以古人经常须要“斋戒”,也就是经常要清洁身心,“斋戒”强调“诚”,所以更主要的还是清洁内心。经常地清除心理垃圾,这或许就是古之“斋戒”对现代人的启示吧。所以,南怀瑾先生把斋戒主要理解为“心灵的净化”。

8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8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孔子的名人名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84、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85、另有一句名言是“行走江湖,容易误入歧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表达了尊重老师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和成长,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不被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综上所述,尊重和感恩老师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因为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86、善行不容易学,其封面也愚蠢;好知识不利于学习;好的信不容易学,它的封面也是个贼;好直难学,其封面也扭;好勇气不容易学,它的掩护也凌乱;好难学,其封面也疯狂。

8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88、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比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9、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90、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回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一个人崇尚勇敢,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制约、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要符合道义。作为决策者,施展抱负、规划宏图,都必须要符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坚守道德底线。须知,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上最大的灾难。

91、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92、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的心去和世界沟通,才会给自己少树立敌人,否则会四面树敌,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93、另外,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有“既已瞻仰大化,何必计较礼容。

94、解释: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95、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解释:以公平和正直对待怨恨,以善良回报善良。

96、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学习他的优点,反省自身有没他的缺点,并加以改之。

97、子的四种教导:诚实和信实。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导他的弟子:第一,文学,即名学。学习如何提高知名度,二是学习、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言行有规律可循。三、忠诚学习,就是对学习的培养。它是训练人们自愿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第四,字母学习,是认人识事的学习,是培养人的判断力的知识。

98、传统解释这一解释是社会上广为接受的,字面上也比较容易为世人接受的解释。

99、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100、“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好听的话,谁都愿意听;顺耳的话,听了都高兴。关键要有辨别的能力,分清是讨好,还是真心的赞许。听了好话,不能得意忘形,这点尤为值得注意。

101、孔子很生气,说,你这死没良心的,你安心就这样干吧,***的。父母生你养你这白眼狼,抱着你拉屎拉尿的,你丫发育迟缓,三年才会走路,现在父母去世了,让你守丧三年,你还不愿意,你平时对父母好过三年吗你,靠,你不是我学生。

102、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论语》

103、谦虚不自傲,好学不保守,不怕别人评论。学如逆水行舟,谦虚使人进步。这种良好的品格,就是圣人都认真践行,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104、——子:孔子;之:指代后面所慎的;慎:慎重;齐:通斋,指斋戒,是旧时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等),以表示虔诚,这里引申为欲望。

105、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106、小不忍则乱大谋。说明:如果你不能忍受小事情,大事情就会变糟。这里的小事情包括小怒和小仁与小利两种含义,即女人的仁不能承受爱情;一个人的勇气,不能忍受生气,可以混乱。

107、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08、知道的人没有疑虑,善良的人没有烦恼,勇敢的人没有恐惧。聪明的人不会受骗,正直的人不会烦恼,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10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0、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

111、善仁不善学,其封面亦愚;好知识不是好学问,它的封面也会摆动;好的信是不好的掩护。

112、得众得国、失众失国。

113、学生们以我会隐瞒什么吗?我对你们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不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孔子对学生位学与为人毫无保留,做到了“无隐无私”。

114、孔子「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多食,不时不食」不吃腐败或烹煮不当的食物。每餐定量不多食,不是进餐时间不食。

115、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但运气不会。没有愤怒,家庭也不会失败。

116、共同承担起家庭责任,建立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不仅是我们的理想追求,也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乐趣。

117、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118、孔子这话就告诉我们,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学会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啊。

119、尊师重道源自《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表明人们在学习道德和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良师益友去教导和引导自己,这就需要尊重和重视老师和传统文化。

1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烦那种不懂装懂装腔作势的人。好像天下没有他不知道的似的。不懂不丢人,不懂就问?不懂装懂往往闹笑话更丢人!

121、和是和气生财的意思贵是重要的意思,做事情要和气生财,不早动脾气,要谦虚,谨慎,

122、曾子16岁拜孔子为师,深受孔子教诲,一生讲求合乎礼制,谨守道德不逾矩。他在弥留之际,还命令儿子给他换掉只有大夫才能用的席子。他之所以能做到守礼法甚于生命,就是得益于长久的“三省吾身”习惯养成的严以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人。

123、年少初读文言文,此句为必读句。因为年少,对此句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孔子自谦的客套话而已。

124、绅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长的。说明:君子坦荡,犹如在坦荡的路上行走,宁静而舒适;小人心常为物,患得患失,所以常怀忧心。

125、我最欣赏的孔子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无完人,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为师者,不在乎年龄,不关乎地位职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者可为吾师,有值得自己反省自身缺点者亦可为吾师。

126、恶压倒善,善则灵长,恶,一旦错足,后悔。

127、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28、原诗中还有许多美妙的诗句,读起来非常有意境。

129、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130、”这句话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尊重老师,尊重知识,注重学习,不断修身养性。

131、家庭是学习礼貌的好地方。如果你的孩子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良好的举止,这将使他们的生活更舒适。”-索菲亚·罗兰。

13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孔子的名言,它表达了尊师的重要性。

133、手留余香;君子求诸己、善待他人。

134、《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论是选择、探讨、交流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读音为“lùn”,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部分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135、友谅、友善柔(优柔寡断)、友便ni(心怀鬼胎的人)。

136、以德服人!据说孔子一米九多身高,武功高强,把比武叫德。

13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符合道理的话,能不听从吗?“改之为贵”,听从以后,能改变自己,这才是可贵的。

138、君子有九种思想:见与思,听与听,情与思,温与思,望与思,言与思,忠与思,思与敬,疑与疑,情与思,义与思。“老”译:君子应有九:看,我将考虑是否看看,听考虑是否听清楚,治疗人们考虑是否应该温柔的脸,应该考虑是否尊重外观的态度,应该考虑是否诚实来说,办事认真考虑,遇到问题考虑如何问别人,要考虑发病前的愤怒会导致的后果,看到名利考虑如果是道德。

139、《大学》第二次出现慎独一词:

140、依法打击邪教,彻底铲除社会毒瘤。

141、”这10句话包含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道德观,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学习、自律、诚信、友情、信用、修身等方面的强调。

142、孔子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如果自身不端正,又怎么能端正别人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孔子的学生子贡称赞孔子教人“正身以俟。”荀子颂扬孔子“早正以待。”(《荀子·儒效》)

143、“仁义礼智”被孟子当作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宣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端也,犹其有体也。”人有体,是人之为人的外在表征,人之有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无此心,不仅不是君子,甚至是不是人都值得讨论。所以孟子进一步强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汉代之后,“仁义礼智”以外,又加上了“信”。《说文》解释,“信,诚也。”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可取得他人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144、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

146、孔子根据自己教育实践的体会,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147、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好的一句。做人行事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方便自己的同时不能妨碍别人。

148、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 《论语》 

149、这些名言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师生关系的珍视和尊重,也提醒人们要在学术研究、道德修养、社会行为等方面始终保持对师长和前辈的敬重和感激之心。

150、刚开始听不明白,后来大胆的问了一下,老师把这句话在黑板上写下来,才看明白。现在想想,时光匆匆流逝,一转眼30年过去了。

151、“巽与之言,能无说乎”,戴了高帽,能不高兴吗?自然高兴,但“绎之为贵”。“绎”是分辨,这些让人听了舒服的话,要加以推敲和鉴别。

152、生活的人!人也有病啊!人们也有这种疾病。

153、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4、这个概念不仅在古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教育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155、古之不言,耻之屈不捕。在古代,人们拒绝轻易地说出来,因为他们认为说不出来是可耻的。

156、出自先秦佚名的《论语十则》

157、孟子说:“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孟子·离娄下》)认为道德修养高、有才智的教师不断以自己的德行、才智培养、影响他人,社会就会有更多的贤才。突出了教师的育才作用。

15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159、《大学》中的慎独《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

160、孔子说:“得三乐者,失三乐者。”乐节礼乐,乐道人好,乐许多好朋友,也有益。乐骄乐,乐报乐,乐宴乐,丧。有三种幸福是好的,三种幸福是坏的。为了幸福,要学会礼乐;为了幸福,要赞美别人的优点;为了幸福,要结交更多有道德的朋友,这就是有益的幸福。以骄傲、懒惰和宴乐过度为乐是有害的。

161、危险的言行;州无路,危险行动,孙说。国家是透明的,所以言行要正直;这个国家是个黑暗的地方。为人正直,但言语要谨慎、轻松。

162、“巽与之言”,好听顺耳的恭维话,比如别人称赞你的言辞。

163、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64、春秋时的晏婴认为“和”就是“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左传·昭公二十年》)。这里的“济”是“增加”的意思;“泄”是减少的意思。不足之处要增加,过多之处要减少。

165、科学发展有三大关键。第一,用智慧解放思想。第二,与时俱进,增强实力。

166、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见之明朗自信,小人经常忧愁悲伤,计较个人利害得失,见之愁眉不展,心机重重。

167、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