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望月怀远-诗词分享

发表时间:2022-01-24

唯美诗词。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学习古诗词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诗词能净化自己的灵魂,你阅读的诗词有多少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月怀远-诗词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968Ok.com其他人还在看

适合望月表达思乡之情的唯美古诗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少的古诗词,熟读熟背古诗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古诗词吗?下面是OK语录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适合望月表达思乡之情的唯美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适合望月表达思乡之情的唯美古诗词【篇一】

1.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2.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3.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4.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一一李白《客中作》

5.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6.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9.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0.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1.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1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3.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4.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一一范仲淹《渔家傲》

1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18.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9.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0.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2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3.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适合望月表达思乡之情的唯美古诗词【篇二】

24.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25.他乡不似故乡亲——东周列国志。

26.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27.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李煜

28.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2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30.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王沂孙《眉妩新月》

31.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袁凯

32.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3.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3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6.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一一王建《辽东行》

3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8.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39.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薛涛:《乡思》)

40.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4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

42.倚枕辗转难眠,两鬓如霜,起身听屋檐水泻,似断续喧哗的江水流淌。那边佳人啼泪销脂粉,这边离人如车轮转愁肠。

43.25客中夜生【袁凯】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44.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45.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

4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

山石-诗词分享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

1、荦确:险峻不平。

2、枥:同“栎”,落叶乔木。

3、局束:拘束。

4、更:再。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

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

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

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

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

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

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

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

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

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

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赏析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只是用诗的开头二 字作题罢了。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山寺之所遇,所见,所闻,所思。记叙时由黄昏而深 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 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 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 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是全文 主旨。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萤火-诗词分享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春愁-诗词分享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释

①潸:流泪的样子。

②四百万人:指中国台湾当时总人口。

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台湾割让给日本。

翻译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赏析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