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知识作文

发表时间:2024-07-26

知识作文八篇。

作文是思维的流动和心灵的抒发,写作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担心自己写不好,不妨多看看优秀作文,从中学习。我们为您整理了“知识作文”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这将使你更明智和成熟!

知识作文(篇1)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一定很奇怪:为什么要关注食品安全,其实这个答案就在你眼!你每天吃小吃、喝饮料吗?当我们不知道食用了带细菌的、带毒的或都是不能吃的冒充食物的,我们身体能受得了吗?这就是关注食品安全。

尽管我们的政府不停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但是不法商人似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劣质食品、屡禁不止。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提高自己食品安全的意识,都不去吃那些方便面、火腿、烧烤等小吃,那样那些不法商人制造者的食品他们将卖给谁呢?

“开口吃个爽,摸吧安全忘”,大家吃食物时一定要确认它是否“三无食品”或“垃圾食品”虽说“民以食为天,但也要做到“食以安为先”。当我们发现垃圾食品就打12315吧!让这些不法商贩像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那时我们就有了食品安全的傍样。

生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精彩!您的生命,您珍惜了吗?要想得到生命的保障,请您了解以下知识,为自己的生命做一份保障。

知识作文(篇2)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 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头

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

2.论据

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88教案网 wWW.JaB88.COm]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

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 的过程。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 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 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 可以引用一些古 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 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e、类比论证

知识作文(篇3)

当“知乎”给知识打上了标价,“知乎”成了“值乎”;当“在行”孕育了“分答”,每一句话必千金可贾。就这样,一个时代——“知识付费”的时代,訇然开启。

随之而来的,自然少不了那些“汹汹”舆论。它们或夹枪带棒,或飙血厉命,或呼天抢地:腐朽的拜金主义岂能猖獗于世?经济社会的糟粕必除之而后快!呜呼,我堂堂中华斯文扫地矣!

面对诸如此类的聒噪闲碎,当如何处之?我的回答是:走自己的路,且让它们无路可走!

互联网时代,人们早已养成了通过网络百科、搜索引擎等免费获取海量信息的习惯,所以当“知识付费”一出现,那种积习自然会遭受颠覆性的冲击,它必然玩命地抵抗。但是,时代的洪流岂是碎坷浮芥所能阻挡?

人类花了足足上百年才从斗转星移中看出点头绪,总结出客观的定律;又花了几百年才从这些定律中总结出那更接近事物本质的相对论。求获新知的道路如此艰辛漫长,可见一斑。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说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就必须付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理由免费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知乎”“在行”等网络平台推出知识付费相关产品,旨在告诉我们:知识来之不易,专业而正确的解答必须获得其应有的尊严。

为知识付费,是为那些拥有知识的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买单,是对知识分享者的感谢和补偿。“知识付费”不是拜金主义,而是对知识人的感谢和尊重,是“人性”主义,也不是经济糟粕,而是合乎现代社会经济规律的交换方式。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是为知识付过费的,只是我们可能更习惯于为看得见、触摸得到的事物付费,比如,我们花钱去琴行学乐器,缴费去培训机构补习,等等。而对于那些来自虚拟世界的知识,我们还没有付费的意识和习惯。这或许是古代读书人那清高的背影还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以至于我们把“视金钱为粪土”作为读书人的戒律,把所有与金钱有关的行为都斥为“铜臭”。所以当虚拟的网络开始提出知识付费时,我们便顽固地认为是“斯文扫地”。其实,它恰恰是现代文明的体现,是契约精神的注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付费”的制度建设、具体的收付标准、实际的管理措施等等一系列的政策也将逐步完善。

知识,切实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对人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为其付费理所应当,情所应当,法所应当。

知识作文(篇4)

1、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2、分类

2.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知识作文(篇5)

一、记叙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和思路线索。2、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理解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中心意思。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内容和表情达意的作用。4、能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二、熟悉记叙文的特点及有关知识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来说,小说、散文也可以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我们将小说和散文也放在记叙文里一起复习。1、运用记叙文有关知识,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1)运用六要素,理清文章大致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作记叙的六要素。熟悉并且抓住这六个要素,有利于理清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的叙述不一定都是×年×月×日,可以是“一天早上”、“三周以后”等等。地点的叙述也经常非常灵活。(2)运用记叙文结构安排的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如果是按照时间推移安排的,要留心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按照地点的变换来安排结构,要重视表示地点的方位词语;按事情发展过程安排结构的,一般要注意按事物发展顺序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脉络进行结构分析。2、正确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或片断表现出来的。因此,概括这类文章的中心意思,先要理清文章围绕人物写了几件事或几个片断,然后再分析人物在每件事情或片断中的言行,了解了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才能对全文的中心意思有所把握。例如《我的教师》、《藤野先生》等。一篇文章中,有时记叙了不止一个人物,就要先分清谁是主要人物,进行重点分析,同时,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和《七根火柴》。记事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在表达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因此,要重视理清事情的发展过程,从而抓住事情的本质,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枣核》。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枣核》的最后一句话“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还要注意文章的题目。题目往往“传神”,与中心意思常常紧密相连。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启发我们从文章中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便是概括中心意思所不能离开的。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文章的内容,一部分是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方法。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开始练习时可以参考这样一种句式:“通过……表达(抒发)……”。3、正确理解记叙文中语言的含义和思想感情(1)理解具有概括性作用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往往对全篇文章或一个段落在内容上起着概括作用。理解这样的语句,对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意思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考查能力的重要内容。就全文讲,这样的语句经常出现在篇首或篇末。例如《春》的最后一段。就一个段落讲,这样的语句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例如《孔乙己》第四段开头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理解内含丰富,表达凝炼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因为内含丰富,所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来理解,有时还必须顾及到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文章的时代背景。例如《最后一课》里面的这个句子:“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的钥匙。”理解这句话,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理解“监狱”和“钥匙”这两个比喻词语的丰富含义,才能理解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民族的语言,就能有重新获得自由的希望。(3)理解在语言环境里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所谓“特殊意义”是指词语因为表达的需要,在文章中临时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例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标致”本是个褒义词,是相貌、姿态美丽的意思。鲁迅先生却用在这里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意思是“丑极了”。正确理解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既要结合上下语句来思考,也要结合全文来思考,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环境。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1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嘲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22、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23、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2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7、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知识作文(篇6)

2、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指学识渊博。

6、悔读南华:《南华经》即《庄子》。指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7、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8、以莛叩钟: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指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9、有脚书橱:指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10、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14、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16、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17、风流儒雅: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18、汪洋浩博: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19、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27、高才大学: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29、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碰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30、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1、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34、黄钟毁弃: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指贤人遭受摈斥。

36、怀才不遇: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38、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知识作文(篇7)

时下拥有高学历、多文化背景的知识分子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就是过去凤毛麟角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常行走于左右,时刻提醒着人们对自己是否还拥有所谓知识产生质疑。文化知识层次统计曲线火箭式拔高,能顺利转化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却难以接受社会的考量。

当今网络文化蓬勃发展。方便快捷的一键式服务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老祖宗的魏碑柳体、《风雅颂》,只能在书法比赛、文化交流中觅得芳踪。昔日文人墨客的一脸穷酸早已被刷屏、游戏、网聊、博客所替代。当真是以往的文化文明已落伍,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就拿签名来说,网络中不乏各种流体的设计方案,存留在公文批注和个人署名中那令人难以辨认的潦草字迹,却着实让拥有先贤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的国民汗颜。

应试教育已无暇顾及仓颉方块字的唯美和渊源,键盘的敲击声早已淹没了书写顺序和笔画布局。速度的强化,电子技术的发达,忽略了研墨和宣纸的'从容,孩子们能做的业已是抛弃了个性,规划为一种模式的精英。

青少年电视上网络间高学历低生存的现象日趋严重,学生们的眼镜片越来越厚,书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可生存技能、自理能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乃至独立的个性和创造力已渐行渐远。自私、狭隘、不信任日趋严重,包容、担当、领袖气质越来越弱化。美国的西点军校能把男孩变成男子汉,我们的孩子未来是什么?

刘震云说:“知识分子的目光应该像探照灯一样,他照射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应该是未来。”知识分子是点亮时代发展的灯塔,毋庸置疑,这个知识分子不会是简单的学识和知道。从知道到见识乃至成为能力到底还要走多远?生活的阅历严肃地告诉我们无论学历的光环多么闪耀,最终还得为生存所左右。现实一次次严酷地告诫世人:“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得躬行!”如何育人这是民族发展的大计,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我们的智者和引领人是否该思考呢?

知识作文(篇8)

(一) 什么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特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与拉尼娜恰好是反位相的。

它们,源于海洋,但左右大气。海洋温度的变幅远远小于大气。如果海洋温度变化是1,大气温度将会变化3500左右。所以,厄尔尼诺对全球气象能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据说它最早是被秘鲁沿岸的渔民们发现的,因为海水异常增暖导致大量死鱼出现。感谢渔民!为一项影响深远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初始的线索!

(二)厄尔尼诺有什么规律?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往往交替发生,两次间隔通常是两到七年,但并不遵循特别严格的.周期性。厄尔尼诺,也有强有弱、有长有短,有的持续半年,有的绵延一年半之久。最近的60多年来,总共发生过十几次厄尔尼诺事件。近年来,人们最为刻骨铭心的,就是1997-1998年强劲的厄尔尼诺事件。

(三)如何判断厄尔尼诺发生?

预示厄尔尼诺现象的一个重要征兆,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赤道太平洋信风逆转,风本该是由东吹向西,但频现强烈的西风。不过,由于往往春季的风向很不稳定和持久,因此难以做出一锤定音的判断,业内将其称之为“春季障碍”。所以判断是否厄尔尼诺了,需要有两到三个月的“试用期”。

当然,作为“圣婴”,有些厄尔尼诺的“出生地”会有差异,“孕期”长短、“孕期”反应也有不同,也会影响判断。

(四)目前处于什么状态?

暖水快速东传,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已被异常暖水覆盖,并已逐步抬升至表层。2014年5月起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之后可能形成一次至少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

众多国家的专业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今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概率在提升,有人在比照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人认为一次“超级”厄尔尼诺可能卷土重来!

(五)厄尔尼诺会有怎样的影响?

厄尔尼诺是海-气交互作用而生出的“圣婴”,进而催生旱涝、冷暖等等气候异常,可能造成的将是全面而持久的系统性的影响。有学者担心,一旦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很有可能重新开启近年来原本已经趋缓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但对于某个特定地区而言,其影响未必是一个定数。有喜有忧,影响的程度、表现形式、持续时间往往各有不同。所以不能脸谱化地看待厄尔尼诺,也不能把某天天太热、某场雨太强、某个台风之诡异都统统归咎于厄尔尼诺,它不应该是事事都被拿出来顶罪的“临时工”。

(六)厄尔尼诺会对农业造成哪些重要影响?

有研究表明,从以往的个例来看,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四大粮食作物的影响,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对水稻的影响,整体而言接近中性;而对大豆的影响,偏于正面。